第二部分:搜救之王

水手的眼睛

看見這艘快艇,你不可能不產生自豪感,雷德?韋格納思忖著。海岸警衛隊的快艇“羽翎”號是一艘設計上出過差錯的艦艇,但這是他的艦艇。它的艦身漆成白色,像冰山一樣耀眼——只有船頭有一道橘紅色的條紋,表明它屬於美國海岸警衛隊。“羽翎”號不是大型艦艇,全長只有二百八十英尺,但這是他的,是他指揮過的最大的艦艇,當然,也將是他指揮的最後一艘艦艇。韋格納是海岸警衛隊中年紀最大的艦長,但他是條好漢,被譽為“搜救之王”。

他救援生涯的開端與許多海岸警衛隊成員完全一樣。當時他是個年輕人,來自小麥種植州堪薩斯的一個農場,從未見過大海。中學畢業那天,他來到海岸警衛隊的征兵站。他不願去過駕駛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的生活,終於找到了一個與堪薩斯迥然不同的地方。那個海岸警衛隊士官沒有費許多口舌做宣傳,一星期後韋格納便坐上汽車,來到新澤西州的梅角,開始了這個職業生涯。他還能記得那天早上見到的軍士長,他對他們講了海岸警衛隊的信條。“你們有義務出海,但不一定非得回來。”

韋格納在梅角發現的是西方世界最後一個、也是最地道的船舶駕駛學校。他學會了如何使用纜繩和打水手結,如何滅火,如何到大海裏去救護落水後不會遊泳或陷入恐慌的遊客,如何第一次就能取得成功,而且每一次都幹得很出色——否則自己就有可能回不來。畢業後,他被分配到西海岸。不到一年就晉了級,成了帆纜下士。

大家早就公認韋格納具備最罕見的天賦——水手的眼睛。這是一個含義很廣的術語,意思是在航行中他的手、眼和腦能協調動作,使他的艦艇航行自如。靠一位很厲害的老領航軍士長的指點,他不久便指揮了一艘他“自己的”三十英尺長的港口巡邏艇。遇到真正棘手的任務時,軍士長常常隨艇同往,密切關注這位年僅十九歲的軍士。韋格納從一開始就證明自己是個有為的青年,任何事情都不用教第二遍。在服役的頭五年裏,他勤奮學習,時光似乎轉眼即逝。在此期間沒有任何特別激動人心的事情,只有一系列按規章辦的事,但他幹得得心應手,一帆風順。到他考慮並且決定延長服役期時,有一件事是顯而易見的了,那就是一旦有棘手的工作要完成,上面首先想到的人選就是他。第二個服役期還沒結束,軍官們聽取他的意見已成為常事。他三十歲的時候,成了海岸警衛隊中最年輕的副水手長之一,已經是個小有影響、能在幕後左右局勢的人物,其中有一件事使他最終獲得了“無敵”號的指揮權。這艘四十八英尺長的救援艇久負頑強和可靠的盛名。風暴出沒的加利福尼亞海岸是這艘艇大顯身手的地方。正是在這兒,韋格納首次成了聞名遐邇的人物。每當有漁民或駕駛遊艇的人遇上麻煩,“無敵”號似乎總是會在那兒出現。它像一列軌道滑行車在三十英尺寬的“海上軌道”上穿梭巡弋,艇員們手持繩索和安全帶各就各位——但當它在那兒出現、並且準備投入行動時,總是有一位紅頭發的軍士長在掌舵,嘴裏叼著一根沒有點燃的歐石南根制的煙鬥。在第一年當中,他至少救起了十五條性命。

在他調出這個孤寂的巡邏站之前,被他所救的人已達到五十名。兩年之後,他擔任了一個巡邏站的站長,得到了一個水手們都夢寐以求的“艇長”頭銜,實際上他才是個二級軍士長。他的巡邏站位於流入世界最大海洋的一條小河的岸邊。他把這個站管理得井然有序,可以和任何一艘艦艇相媲美。前來視察的軍官不是來看韋格納是如何進行管理的,而是來看事情應該是怎樣管理的。

也說不上是兇是吉,發生在俄勒岡沿海的一場罕見的冬季風暴改變了韋格納的生涯。當時他負責一個較大的救生站,離哥倫比亞河口以及它的素有惡名的沙洲不遠。他收到一艘名叫“瑪麗卡特”號的遠洋漁船發出的急促狂亂的無線電呼救:引擎和船舵失靈,船正被沖往船只屢遭厄運的下風岸。韋格納本人指揮的旗艦——八十二英尺長的“尖兵加布裏埃爾”號——九十秒鐘內就駛離了碼頭。船上有飽經風浪的老水手,也有初出茅廬的實習生,他們都系了安全帶。韋格納通過自己的無線電頻道來協調救援工作。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搏鬥。經過六小時的苦戰,韋格納剛把“瑪麗卡特”號的六位漁民救上艇,狂風和惡浪就向他的快艇襲來。最後一位漁民被救上艇時,“瑪麗卡特”號觸上礁石,立即斷成兩截。

事情偏偏那麽湊巧,那天韋格納的艇上恰好有一位記者。此人是為《波特蘭俄勒岡人》采寫特別報道的年輕撰稿人,也是一位有經驗的快艇駕駛員,他認為自己深諳大海的奧秘。在哥倫比亞河口的沙洲地區,當快艇穿過小山似的巨浪時,那記者嘔吐起來,嘔吐物濺在他的筆記本上,可是他用自己的野馬牌西服擦了擦本子,又繼續往下寫起來。他隨後發表了題為“沙洲的天使”的系列文章,並因此獲得普利策新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