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發展(第5/5頁)

“而德國方面的行動呢?”

“這比較容易完成。”

“你想我們的行動會成功嗎”誇提看著遠方黎巴嫩的沙丘問道。

“應該會的。我相信有百分之六十的機會。”

最少我們可以狠狠地懲罰美國人及俄國人一頓,誇提告訴自己。心中浮現的下一個問題是:這就夠了嗎?誇提的內心裏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他早就認為自己是個快死的人。這種疾病就像是浪潮,有高潮也有低潮,但它從未退回一年前,甚至一個月前沖擊過的地方。雖然他今天覺得還不錯,但他知道這只是比較的結果。明年波克的計劃接近成功時,他的生命結束的機會也更高了,他能讓自己就這樣死去,而不做任何事情讓自己看到一生的使命完成嗎?

不,如果他自己難免一死,那麽饒別人的命有什麽意義?難道他們不都是無神論者嗎?

波克是個-不信神的人,一個真正的無神論者。馬文是另一個,他是個異教徒。而你想殺死的那些人……他們並不是不信神的人。他們也是信仰聖經的人,只不過被耶穌那位先知誤導罷了,但這些人也相信只有一個上帝。

而猶太人也是信仰聖經的民族。可蘭經上也這麽寫。他們甚至是回教精神的鼻祖,跟阿拉伯人一樣也是亞伯拉罕的子民。他們的宗教跟回教是那麽地相似。他對抗以色列的戰爭並不是因為宗教。是為了他的巴勒斯坦同胞,他們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只因為另外一支民族宣稱這塊巴勒斯坦人的家園是上帝賜給他們的土地。

誇提在內心跟這些自己信仰上的沖突掙紮。以色列人是他的敵人,美國人是他的敵人,俄國人也是他的敵人。這是他個人的神學理論,雖然他宜稱自己為回教徒,但真正領導他生命目標的力量卻跟神一點關系也沒有,無論他對他的追隨者是如何強調自己在宗教上的虔誠。

“照你的計劃進行吧,波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