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憋死了

黑格爾真的有點魄力,上台發表的第一次演說,就直言不諱的提出將會在第一時間,撤回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駐軍,所有現存的航母回收到港口,直接戰略封存!

美國將停止一切對外征戰,把所有的精力都回歸重建!

美國將不再是世界的美國,而是美國人自己的美國,從現在開始嚴控美國外部移民,專心經營好美國本土的一切!

美國將開始一段史詩般的鳳凰涅槃!

嗯,後世評價,黑格爾的這些決定和演講,如果在赫拉裏上台,甚至是特裏剛剛上台時候做出,也許他就是力挽狂瀾的那個美國歷史轉折點。

而現在……晚了。

東非那場局部戰爭的失敗,真的對美國國內不是決定性的,雖然死亡了數萬人,還有數萬人被俘,但那不過是徹底打擊了美國在世界範圍內的警察地位。

第一根插入美國民眾心頭的針是萊維頓慘案……

美國人關心的是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國土安全部跟國民警衛隊朝著普通民眾開槍,這樣的事件,三百多名平民死亡的事件,遠比虛無縹緲的東非海面飄蕩的數萬亡靈更加觸動人心;

美國人的思維模式是聯邦政府今天這樣對萊維頓,明天就可以這樣對我,因為萊維頓的居民跟自己是一樣的,至於東非……誰知道坦國是個什麽樣子;

所以之後的一次又一次匪夷所思的真相揭露,讓民眾對美國聯邦政府的信賴越來越低,直到特裏和布倫串通的這次軍事政變,成為壓垮美國民眾心態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人呼應好評黑格爾的這次上台綱領演說,但更多人置若罔聞,他們已經在朝著自己既定的道路前進。

特別是接下來發生的一連串對美國聯邦政府有利的事件,反而堅定了各州的信心……

齊天林真的離開了華盛頓,把自己的家族大樓徹底交給了麥克使用,作為全美重建公司武裝承包商的司令部,其實就是在現目前狀態下,軍隊和民眾之間一個憲法沒有規定到的灰色地帶,來協助黑格爾維護秩序……雖然最多只能維護到華盛頓和哥倫比亞特區這麽一個小小的區間範圍,但也給了國外駐美使館和聯邦政府各機關單位正常運作的信心。

雖然美國有反平克頓法案是禁止美國政府跟下屬機構租用雇傭軍和準軍事力量從事類似警察保安之類的工作,但規避的辦法千萬種,在這些鉆空子的細節上美國人不一定比中國笨。

可以說,到這個時候,美國重建防務有限集團其實已經是掛保羅的名兒,實際上是美國人自己在經營的雇傭兵團體,一個先承包給無軍事力量的公司再轉包給重建集團,這樣就不是美國政府承包給重建集團了。

但這些都跟齊天林無關,他已經到了紐約。

黑格爾之所以到淩晨五點才同意接手,就是因為跟布倫密談之後,又跟齊天林商議一番,順便給齊天林解惑為什麽他有把握國會能同意他的這些要求,原因很簡單,布倫手裏有國會跟特裏還有他共同商談華盛頓動亂的把柄……

身為老狐狸,怎麽會不一路留下證據?就好像他故意把自己當成證據的一部分交給了齊天林。

所以最終獲得了黑格爾首肯的齊天林第二天一早就出現了紐約聯合國大廈。

跟他一起的就是已經勉為其難擔任國家臨時政府副主席的漢默爾,後來他自己評價,這是自己做得最有待歷史考評的一件事!

還有幾名美國外交官跟議員同行,直接找到聯合國秘書長,安理會幾個常任理事國駐聯合國代表,分別洽談關於美國撤出部分熱點地區以後,把一些安保任務轉交給綠洲防務集團的技術性操作事宜。

一大早,所有人都看過了美國宣布要從全世界撤兵的消息,所有人都在消化這個消息。

對美國來說只是個單方面老子不陪你們玩兒了的行為,對全世界卻完全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後面帶來的一系列變動,可想而知!

法國跟英國代表,只稍微跟國內打了個電話,就點頭同意了這件事,而且歐盟很快發布了正式通告,宣布贊成綠洲防務作為美軍撤離期間的過渡防務力量進入各大美軍駐歐洲軍事基地,其中最激動得需要按捺住情緒的,當然是德國!

他們投資在保羅身上,才幾年時間?居然就真的推開了壓在德國身上最沉重的五指山,所以他們應該是最擁戴這件事的,再三承諾一定會服從綠洲防務的軍事協調,自己絕不會乘此機會發展軍事力量雲雲……

法國和英國作為最忌憚德國的歐洲國家,也覺得美國撤出是不可逆轉的事情,那麽起碼保羅還是代表美國和跟他們關系良好的一方,來出面作為第三方協助歐盟軍隊壓制德國,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也只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