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深入死地(第3/3頁)

山頂上的k1坦克車長們驚恐地發現,照明彈下墜到一定的高度時,會短暫地破壞熱像電視儀的工作,炮長瞄準鏡或者車長指揮儀會被白色光芒遮擋幾秒鐘。

尹哲熙被迫在本次作戰中,第一次鉆出坦克,觀察這些該死的照明彈的來路。他與賀凡指揮能力的差距,某種程度上也體現在他不願意離開戰車這一點上,他過於依賴坦克自身的偵察傳感器,迷信技術帶來的優勢;而賀凡很早就意識到,坦克本身的觀察能力是最大的問題,無論是對空搜索的死角,還是車體本身噪音,都需要車長利用更多的手段補足情報缺失,全盤了解戰場。這樣的手段有時候是數據鏈和無人機,有時候則顯得簡單一些——車長離開坐車,直接到一個制高點上去收集更多的信息,。

坦克2連在敵人茫然的過程中,開始向山上的敵人開火,但是炮彈大部分沒有擊中目標。

這個連並不是賀凡最好的連隊(他的主力為1連),加上距離有些遠,山谷中的旋風大大地影響了彈道計算,而炮塔頂部的橫風傳感器對這樣的風,幾乎是無效的。

年輕的中國炮長們,一直穩定地跟蹤著射出的炮彈尾部的發光管,依靠火控系統計算炮彈的飛行軌跡,綜合火控可以按照第1次射擊的誤差,對第二輪炮擊進行若幹的修正,但是對於變化不定的橫風,這種方式對水平誤差的修正作用非常有限,只是對垂直方向則作用明顯。

漫長的自動裝彈過程後,第二輪射擊展開,仍然是中國戰車單方面的開火。這期間,山頂上的印度k1a1坦克一直來回倒車,調試俯角,但是一切在賀凡算計之內,他們在忙亂中找不到射擊的角度。

尹哲熙的坐車被105毫米炮彈擊中炮塔正面,炮彈損失了太多動能,沒有擊穿正面裝甲,嚇得他一縮脖子鉆回了車裏,但是額頭上仍然被細小的鎢芯碎末擦傷,流下血來,看來舊債還沒有討回,新的血債又欠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