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5 搶修工作

少校早已將炮兵團拆的七零八落,分散在各個山谷地帶,這是用來對抗敵人偵察的,當然缺點也是明顯的,一旦可以形成反擊時,不是每一個陣地都處於比較理想的射擊區域內。這裏的復雜地形,無法在每一個方位上都獲得理論射程上的反擊可能;而炮兵效率也較之集中使用要大不少折扣。

眼下,他有2個剛剛完成射擊的排還在機動中,其余各排中的大部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地理遮擋射界、射程不足,或者通訊不理想),處於無法射擊的狀態。

他在顯示器上圈定了所有射界良好的4個排8門炮投入反擊,通過車際數據鏈以及空中的情報中繼系統,他可以在大約650平方公裏的多山區域內,控制自己的所有部隊;車際通訊無法到達的部分,通過一架英國無人機實施;當然由於部署地區太過廣袤,始終有一些車組處於無法通訊的狀態,好在他事先部署時對這種情況留有余地。

少校將各車射擊的次數,從預設的4次,壓縮到了3次,這將大大降低打擊能力,但是鑒於前一次射擊後敵人反制的速度,減少一次射擊似乎更加穩妥。總的來說,最大的問題在於能夠進行火力投射的火炮數量不足,卻又不能通過增加發射彈藥的數量補足;但是他不是一個貪心的人,他知道撩撥強勢對手得有分寸,那樣容易把自己的老本搭進去。如果第40團遭到毀滅打擊,英國人是要哭鼻子的。

待命中的印度炮兵接到命令,迅速開始投入到反擊當中,當然不可能用精密法進行射擊,只能快速將火力向目標區域投射出去,考慮到目標可能有裝甲防護,少校另外修改了彈藥,他沒有使用高爆彈藥,而是選擇攜帶預制破片的,可以侵徹輕裝甲的多用途彈藥。

隆隆炮聲中,印度炮兵發射出的底部排氣彈,利用接近45°彈道飛過一半路程時,即被中方炮兵偵察雷達發現。還沒有來得及計算出其落點,警報聲就響徹在122毫米的炮兵陣地上空,這是徐景哲剛才提出的,增加警戒級別的建議起了作用。當然,投入這樣盲目的,上級也一直擔心著敵人的反制。作為無法經常更換陣地的部隊,切實可行的是先保住人員。

炮兵預先已經知道,一旦警報響起應該如何應對,這是他們平常訓練的一部分,而中國軍地在戰時的表現,總是比演習時要好一些,他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躲進幾年前修建的堅固的地下掩體內(火炮就是從這裏面推出來的),當然把火炮推回去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陣地上的士兵們沒有驚慌失措的表現,他們丟下所有東西,進行躲避炮火覆蓋的動作,沒有人驚慌失措,作為炮兵他們也知道,炮彈飛行需要不短的時間。

炮彈以高拋物線彈道在空中飛躍40公裏的過程,確實是一個相當漫長(不少於80秒)的過程。第一批的8發炮彈差不多和最後一批士兵退進掩體的時間重合。

巨大的爆炸,從遠處傳來,隨後的幾聲爆炸要近一些,第4枚落地的炮彈,落點更準,掉在了堆積的發射藥包附近,頃刻間引發連鎖爆炸,將暴露在陣地上的所有東西摧毀。火炮東倒西歪地留在了原地,大部分嚴重損毀,處於不可能修復的狀態。這幾乎是整個戰爭爆發至今,印度陸軍表現出的最專業高效的一次反擊。

印度錫克營的第二支部隊的沖鋒已經展開,他們不緊不慢地沖下山(高原地帶無法跑太快),很快路過坑坑窪窪的地面,這是剛才中國軍隊炮擊的地區,但是他們沒有遭遇到強大的火力反制。頭上始終有飛機飛行的聲音,偶爾可以看到飛出雲層飛機的噴火尾煙,不過中國空軍在太陽落山後的一段時間內效能不足,白光和夜視設備作用距離都不太理想。

最終,天上的殲16選擇向著地面部隊發射的熱焰信號彈指示區開發射火箭彈。但是印度部隊非常的分散,攻擊無法阻止敵人從很寬的地帶沖下來。從坑道裏撤出來的中國軍隊,距離敵人前鋒大約有1公裏,不斷地將敵人突擊到的區域,向上級匯報。但是始終沒有預想中的反復炮擊出現。

徐景哲一直在與空軍溝通,希望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敵人步兵上,必須優先解決敵人後方的炮兵,這是最大的隱患。但是從已經暴露蹤跡的敵人炮兵位置看,它們躲在了太過靠後的區域,而斯利納加似乎藏著什麽新的東西,那是足夠讓徐景哲更加擔心的東西。

目前能夠使用的最穩妥的辦法,仍然是利用區域外彈藥進行攻擊,但是面對一支由滑頭指揮官控制的,退卻很快的部隊,那些滑翔炸彈根本不可能獲得機會。

“我就不信敵人完全沒有通訊,你們監聽組能不能聽到有用的通話?我需要詳細的信息。”少將提起電話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