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明軍入滇

路振飛的建議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理論上來講,武官每隔幾年都會入京述職,這是他們最基本的義務。

只不過到了崇禎朝中後期,武將逐漸藩鎮化。像後期的祖大壽、左良玉完全就無視朝廷的調令,可謂是聽封不聽調。

對此崇禎皇帝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只能選擇聽之任之。

如今雖然沒了左良玉,可鄭芝龍依然是一個實力強大的軍閥。

福建儼然成為了鄭芝龍的自留地,朝廷要想對福建施加影響是很難的。

但朝廷畢竟占據了大義。

如果朱慈烺降下一道聖旨命鄭芝龍入京述職,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而鄭芝龍將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如果他奉旨入京,朝廷完全可以借機軟禁、控制他,再一步步拆解鄭家在福建的勢力。

如果他不來,那麽就證明鄭芝龍真的心中有鬼,心虛不已。

當然,如果是後者鄭芝龍也不會立即叛明,最多就是後期祖大壽的模式,完全把福建經營成一個第三方之地。

朱慈烺思忖再三後還是覺得降下聖旨試探一番鄭芝龍很有必要。

他沉聲道:“朕會降下聖旨命鄭芝龍入京述職,朕倒想看看這個鄭芝龍究竟會如何抉擇。”

……

在經過一番權衡後,秦良玉最終下令橫渡金沙江。

由於沒有足夠的船只供大軍渡江,秦良玉下令士兵們搭建浮橋。

他們打造簡易的竹筏首尾相連,形成了一條蜿蜒的長龍。

三萬大軍渡江不是動動嘴皮就行的。

秦良玉將大軍分為三部分,前鋒營先行渡江,等到了對岸後站穩腳跟,再讓中軍渡江。

與此同時,殿後的軍隊一直處於警戒的狀態,防止突然殺出敵軍對大軍造成重創。

半渡而擊一直是項狠辣的戰術,進攻的一方往往能夠占到很多便宜。

故而從一開始秦良玉便把警戒工作放到了第一位。幸運的是,明軍在整個渡江過程中並沒有遭到什麽襲擊。

來到了金沙江對岸,明軍便進入了雲南境內。

按照大明的行政劃分,此處是為尋甸府。

作為雲南府的北大門,尋甸府的地理位置還是很重要的。

沙定洲在奪取昆明後,在昆明周圍布下重兵,其中尋甸府便駐紮著一只兩萬人的軍隊。

這只軍隊由他的心腹將領木泰統領,整體盤踞在鳳梧所附近。故而當秦良玉統率的明軍進入尋甸府邊境時並沒有遭到大規模的抵抗。

偶爾遇到的一些偵騎都被曾英解決掉了。

秦良玉進駐尋甸府後並沒有急於攻打鳳梧所,而是命令大軍就地紮營,趕造攻城器械。

秦良玉十分清楚西南的要塞堡壘易守難攻,若靠堆人數強攻十分吃虧。要想拿下這些堡壘,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投石機、火炮攻取。

由於要翻山越嶺長途跋涉,這只明軍是沒有攜帶什麽重炮的,唯一的十幾門小炮對於堡壘的威脅也不算大,故而打造投石機便成了秦良玉唯一的選擇。

投石機的結構並不復雜,臨時砍伐樹木組建便是。

至於石塊更是可以就地選取,雲南缺什麽也不會缺石頭。

等到明軍把所需的投石機全部趕制完畢,秦良玉才下令拔營向鳳梧所挺進。

雲南多山地地形,崎嶇的山路很容易讓士兵們迷失。

不過這只明軍卻沒有遭遇到這種麻煩。

因為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四川當地的土司兵,十分適應這種地形。

倒是曾英統率的部分軍隊和神策軍有些吃不消。

不過他們不甘於落在這些土兵的身後,便是有困難也咬牙跟上了。

在去往鳳梧所的路上,明軍路過了許多哨寨,便順勢將其拔除。

從俘虜的口中他們得知尋甸府的部分兵力都被沙定洲臨時抽調走了。

秦良玉聞言大喜。

若是如此,明軍此番拿下鳳梧所的可能性便又增加了幾成。

她勒令這些俘虜在前面帶路,同時命全軍上下保持警惕,謹防叛軍的偷襲。

可喜的是,一路上明軍走的順風順水,預料中的偷襲並沒有發生。

直到明軍推進到鳳梧所前都沒有遭遇到什麽大規模的抵抗。

鳳梧所是一座建在半山腰上的石堡。

要想攻取它只能采取正面仰攻,並沒有太多太好的辦法。

秦良玉命令熟悉山地作戰的土司兵作為先鋒向鳳梧所挺進,神策軍和川東明軍則在後策應。

到了這個階段,石堡裏駐守的叛軍當然明白了明軍的意圖。

雖然他們不明白明軍是怎麽神出鬼沒的來到鳳梧所下的,但打就是了。

他們將堡壘中的滾木、礌石紛紛砸下。

這些物事沿著石道滾落,對突上的四川土兵造成了相當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