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禦駕親征

朱慈烺第一時間將內廠軍情司送來的情報發往山東,命山東諸將做好應戰準備。

除了秦拱明部駐守德州外,高傑率領數萬精兵進抵臨清州。而一度駐紮在登萊的神策軍諸營也提兵北上,駐防樂陵、海豐一線。

可以說整個山東北部被明軍經營的如同鐵桶一般,便是一只蒼蠅也飛不進來。

便說神策軍諸營,他們原本是供登萊巡撫張肯堂調遣的。但因為現在登萊水師還未成規模,無法從海上給予清軍打擊,故而他們還是選擇增援樂陵、海豐,確保清軍無機可乘。

其中陳留統領的天騎營、沈復統領的勇武營駐紮在樂陵,玄武營、驍果營則駐紮在海豐。

劉三水作為玄武營的一名士兵自然是跟隨軍隊前往海豐駐防。在他看來海豐當然不算大城,但一些基本的設施都是齊全的。

當兵打仗天經地義,何況打的還是韃子。

袍澤們都沒有怨言,劉三水自然也不會有。

玄武營的高層將領有較大的變化,現在的營總是一位叫做韓渠的將軍。別看這位韓將軍只有三十來歲,可精通兵法,排兵布陣也很有心得。

而且他與驍果營的營總孫安年還曾經一起做過天子的近侍,由二人配合防守海豐城是再合適不過了。

海豐城外十裏有十幾座棱堡,棱堡之間用戰壕連接。

這是海豐城的第一條防線,必須嚴防死守。

韓渠和孫安年一番商議後決定派出近半的兵力駐防在這一線。

玄武營是步兵營,驍果營卻是炮兵營。步炮結合是聖天子一直強調的主體戰術。

只是把笨重的八磅炮、十二磅炮挪到棱堡中去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孫安年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指揮士兵們完成了這一任務。

雖說聖上和兵部十分推崇棱堡,但畢竟大夥兒此先從未在此據守過,心裏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打鼓的。

好在他們的這一緊張情緒沒有持續多久,就徹底消失了。

因為聖上率親衛諸營親自駕臨山東指揮大戰。

天子禦駕親征這種事情在大明的歷史上並不罕見。

太祖、成祖且不說,便是英宗、武宗也有過禦駕親征的經歷。

只是在文官勢力膨脹之後,為了限制皇帝的權力尤其是兵權,士大夫們以各種理由阻止皇帝親征。

這在太平年間自然也是說的過去的。

畢竟地方邊關的一些小摩擦不需要天子親自出面解決。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文官們表示皇帝您只要垂拱而治天下就能安定了。

可是事實卻是完全相反的。

皇帝失去兵權成為了傀儡,成為了坐在紫禁城中的一個符號和象征。

便說崇禎皇帝,殺臣僚如屠狗,可政令一樣出不了北京城。尤其是地方軍閥,如遼鎮祖大壽等等更是對朝廷陽奉陰違。

歸根到底是朝廷的體制出現了問題。

而自當今聖上登基後,除奸佞、練新軍,一副欣欣向榮之勢。

那些圖謀不軌的卑鄙小人被天子一一鏟除,心懷叵測的軍閥也被一一誅殺。

這種情況下,天子個人的威望達到了頂峰。

當然,朱慈烺提出禦駕親征時朝野上下同樣是一片嘩然。

包括大小九卿、科道言官內的大部分臣僚都提出了反對。他們勸阻天子的理由還是那老一套的東西,什麽陛下是九五至尊,一人身系天下萬民安危,不可以身犯險雲雲。

這種話糊弄糊弄崇禎可能還行,但要想糊弄朱慈烺是不可能的。

朱慈烺在朝會上當即表示,東虜與大明在山東的這次大戰會決定雙方未來幾年的攻守之勢,不容有失。

如果大明丟掉了山東那就將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只能一味的被動挨打。

這是朱慈烺不願意看到的。

換句話說如果大明最終亡了,那朱慈烺除了學崇禎一死了之外也沒有別的選擇。

所以這一仗絕不能輸。

天子本人親征山東並不會給山東明軍的即戰力帶去太大的變化,卻可以極大的振奮軍心、鼓舞士氣。

畢竟在這個時代,在普通人心目中天子就是聖人,就是神。

尤其是神策軍,從一開始就是作為天子親軍創立的。在他們心目中天子絕對是不可仰視的存在。

如果天子真的禦駕親征,來到山東指揮作戰,所有明軍將士勢必會奮勇殺敵以報君王。

在這件事上朱慈烺不準備妥協。

他安排路振飛在朝堂之上和他一唱一和。

如此一來,反對的聲音被壓下去不少。

加上朱慈烺登基一年以來積攢的絕對威望,使得他能夠強勢的把聖旨頒布下去。

那些大小九卿、科道言官也算看明白了,天子是執意要禦駕親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