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這仗必須打

中軍大帳中,高傑愁眉緊鎖來回在帳中踱著步子。

昨日斥候隊帶回一名韃子哨騎,高傑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命人找來一個懂滿語的商人,又對那韃子嚴刑逼供,這才問出個究竟。

原來這韃子是一名滿洲正黃旗的旗兵,奉命與同伴偵查順德府一代的軍情。據這韃子說,多爾袞在得知明軍殺入北直隸,連克大名府、廣平府後大驚,決定派出留守京師的兩黃旗精銳阻擊明軍。

而統領正黃、鑲黃旗的便是多羅貝勒勒克德渾。

勒克德渾此次帶來了一萬多名兩黃旗精銳,除此之外還有兩萬多綠營兵,人數雖然沒有明軍多,但戰鬥力十分強大。

兩黃旗是八旗中最精銳的存在,此番成建制的調出。足以見得多爾袞十分重視高傑。

這對高傑來說可不算是個好消息。

此番北伐他就是看準了八旗主力調去山陜的契機。想不到多爾袞竟然留了一手,把兩黃旗的軍隊留了下來拱衛京畿。

毫無疑問,這個勒克德渾就是沖著高傑來的。不然他也不會這麽小心的專門派出斥候到順德府的山區偵查。

對高傑來說,情況有變。原本他想盡可能多的攻城略地,消耗滿清在京畿的威信力。即便一時打不下來神京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現在韃子主動來戰,高傑自然不可能像原計劃的那樣在北直隸流動作戰。

要麽撤回河南山東,要麽打這一仗。

他必須作出抉擇。

高傑明白這個決定很可能會影響大明對滿清的整個作戰計劃,所以他慎之又慎,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這個時候李成棟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

他建議高傑打這一仗。

原因有三。

其一,明軍此時士氣正盛,趁著這股勁頭跟韃子幹一仗吃不了虧。

其二,高傑急需要通過此戰讓麾下將士感受到真韃的戰鬥力。畢竟此先戰勝的綠營兵都是二韃子。

其三,高傑需要做給朝廷看。若是北伐中一遇到真韃掉頭就跑,朝廷那裏恐怕交代不過去。

李成棟將這三個理由一一向高傑講清楚,高傑也覺得在理,便下定決心與勒克德渾一戰。

高傑很能打,也很敢打。

但面對勒克德渾統率的兩黃旗精銳,他十分小心,親自召集麾下諸將商議策略。

從清軍的行進方向來看,他們應該是從冀州來的。

要想進入廣平府,清軍走韓家寨沿著漳水一直前行的可能性極大。

故而高傑決定在清軍行進路線上設伏,打一場伏擊戰。

漳水沿岸的河谷有許多低矮的密林,確是伏擊的好地方。

不過此處不易擺開陣型,真打起來明軍的人數優勢發揮不出來。

思前想後高傑決定分兵,自己親率三萬人在河谷密林之中設伏。剩下的兩萬人由李成棟統領,繞道抄後路。

等到清軍沿著漳水進入河谷,李成棟便和高傑分別率部殺出,對清軍形成合圍之勢。

唯一的問題就是必須速戰速決。若是拖到多鐸統率的主力返回,怕是高傑和李成棟統領的明軍都很難成功撤離。

高傑從那韃子斥候口中了解到勒克德渾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沒有太多的統兵經驗,此次率軍出征是勒克德渾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兵。

所以高傑準備利用這點做些文章。

一般而言,第一次統兵的人都會急於證明自己。

所以高傑只要賣出一個破綻,按說勒克德渾就會毫不猶豫的撲上來。

這便需要一個誘餌。

高傑第一時間想到了張勇。

這廝是在衛輝府投降的綠營軍副將,跟著高傑一路攻城略地,早已沒了退路。就連這些綠營兵腦袋後面的辮子也已經被剪掉,如今光禿禿的腦袋上沒有一根頭發,跟和尚沒有任何分別。

是以李成棟曾經笑稱張勇統領的是一只和尚軍。

高傑準備命這只和尚軍主動沿著漳水北進,與勒克德渾統領的清軍來一次遭遇戰。

這場遭遇戰只許敗不許勝,目的就是勾起勒克德渾的欲望。

張勇要做的是一路潰逃,誘使清軍進入埋伏的河谷,這樣高傑和李成棟便能在最關鍵的時候殺出。

這個計劃很完美,關鍵就是要看勒克德渾會不會上當。

若是張勇演的像一點,高傑覺得機會還是很大的。

當高傑找到張勇把自己的想法悉數說出後,張勇雖然嘴上應了,心裏卻是叫苦不叠。

他真是後悔不已,當初為啥不找個機會逃跑。

現在好了,他已經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反清人士”,除了跟著高傑幹到底已經不可能有其他的選擇。

去他娘的,幹就是了!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不就是韃子嗎,都是一雙眼睛一張嘴巴,還能把他生吞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