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4章 建安

東海。

流球郡,澎湖縣。

澎湖港外海濤澎湃,港內水靜如湖,此處東距流球大島不過八十裏,西距大陸也才不到三百裏。

三島嶼環抱而成的內海形成澎湖灣,南北長約二十四裏,東西寬約十六裏,海灣水深三丈以上,灣內水靜如湖,是極佳的避風錨地。

尤其是澎湖列島居於海峽中樞,扼守東海的海運交通要沖,是為東海鎖匙。

在朝廷正式在流球島上設立正郡後,澎湖列島也被編為郡下之縣。

緊接著,朝廷新設東海艦隊,澎湖便也成為艦隊的軍港。

流求太守程名振暫代東海艦隊提督,作為新設的一支水師艦隊,程名振擁有二十條大寶船,以及四十艘武裝商船。

澎湖港內。

程名振召集手下的艦隊軍官們議事。

在眾人面前,擺著一副沙盤,沙盤相對簡陋。

“諸位,這是江東道建安郡的沙盤。”

建安郡,秦為閩中郡,到三國孫吳時設建安郡,直到如今。建安郡地方很大,武夷山以東,皆為建安郡,其地寬廣如中原一道。但是這麽大的地方,卻僅設一郡,甚至這個郡,其實直到三國孫吳時才是真正的一級區劃。

秦朝時的閩中郡,下面連縣都沒有,根本稱不上有效統治。

“說來這個建安郡還是比較奇特的,地處東部沿海,這裏是早期閩越土著的聚居地。在戰國末時,越王無諸敗於楚入閩,為閩越王,並在建甌溪南建無諸行宮。”

說起這個海峽對面的鄰居,程名振也是不由的想笑,這確實是一塊很奇怪的地方。

“後來秦一統天下,廢無諸閩越王號,置閩中郡,降無諸為郡長,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在武夷山東面設立的行政單位,可實際上秦朝卻從沒有過朝廷任何有效的管理,只是虛設,連郡治都沒有具體記載,甚至不如秦對嶺南的統治。”

後來劉邦代秦建治,復立無諸為閩越王,之後又以閩越民風強悍為由,強行遷徙閩越王族平民於江淮,閩越族逐漸沒落並同化於漢,可是直到不漢末年,兩漢也不曾對閩地有過真正有效的控制,甚至連一個縣都不曾設立過。

直到三國東吳孫策廢侯官都尉,以其地設立建安、南平、漢興三縣,寓意建安年間、南方平定、漢室復興之意,連同侯官縣成為此地最早的真正正式設立的四縣。

這也是這片地區頭一次有了縣一級區劃。

而此時經歷秦漢,都已經數百年了。

中原王朝才算是真正第一次開始設縣統治,這比更南的嶺南交趾等地晚了幾百年設縣,可知這塊地方的特殊性。

幾百年的時間,漢人沿著閩江南下,直抵閩江海口,花了數百年時間,才勉強建立了四個縣,有了幾個據點城池。

東漢末年,三國紛爭。

東吳割據江東,面臨著魏蜀兩國的威脅,於是只得不斷向南方開拓,不僅把建安等幾縣組建了建安郡,還新設了邵武、綏安、將樂,使的建安郡下轄十縣,基本囊括了後世福建全境。

建安郡也從此一直到隋,地界沒怎麽變動過。

西面武夷山,東面大海。

東吳不斷加大對建安郡的開發,不斷遷移人口進來,實行屯田駐軍等政策,甚至還一度派人從建安渡海往流求島上屯田種糧。

沿海的建安縣(福州),也成為吳國最大的造船基地。

到西晉、南北朝時,建安郡一度析分為建安、晉安、梁安三郡,於是形成了閩南、閩北、閩東三大區域,不過後來隋一統北方,南征攻陳,在攻郡安郡的時候受到頑強抵抗,遭受重創,日久破城,隋軍屠建安。

後來江南大造反,建安地方豪強也是紛紛而起,隋軍全力鎮壓之後,對當地的豪強勢力大清洗。到楊廣繼位後,閩地只設建安一縣,並為閩縣、建安、龍溪、南安四縣,可知在隋平閩地時當地遭受的重創。

在三國東吳之前,中原對於閩地幾乎沒有建立有效的統治性,雖然也曾經把割據閩地的土著勢力擊敗,但也僅是軍事征服,卻未真正建立起有效的統治,連個縣都不曾設立過。

到了東吳時,東吳向南開發,對於閩地的開發力度增強,通過閩江南下,開始設立城池、屯莊等,尤其是此時海上水路的發展,使的東吳還開始從海上抵達閩地沿海,有了海水的交通路線,使的東吳對閩地的開發極大增強,短短幾十年裏,閩地建立起了十個縣。

此後直到隋末,閩地的發展雖然持續向前,但遠遠不及中原。關鍵原因就是在於陸路不通,武夷山橫亙連綿,把閩地封閉起來,使的閩地成為一個很封閉的區域。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閩地,就算是過了武夷山,可是境內也都是大大小小的山脈,把閩地割裂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封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