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大秦創業起居注

長安。

中秋剛過。

暑熱稍稍降低,將作大監閻毗上奏,請修大明宮。

“西北戰事既定,那麽朕也要還都洛陽,大明宮沒有修建的必要。修建一座大明宮,按閻毗的規劃,民部預算,最快也得一年時間,需要征召百萬民夫,耗費千萬。實是太過浪費,大戰過後,不宜大興土木。”

清涼殿裏,皇帝指著殿外,“眼下這座清涼殿不也挺好?”

西北主要戰事雖已結束,但零星的戰事還沒停。程咬金等在穩定安西三郡,還要支援鐵勒與莫賀咄討伐射匱可汗。

而馮孝慈、薛萬均、郭孝恪諸將,也忙著在穩固青海四郡。

更不用說,剛剛自劍南傳來的奏報,蘇定方已經越過泯江,正與西山諸羌交手。

“先前司農卿上奏,長安的糧食已經將盡,有可能撐不到秋收,轉運關中的華陰永豐倉和陜縣常平倉,儲糧都已經見底。”

關中之地,其實早就在漢朝起就暴露出他的許多短板,就是雖有山河之固,可卻難以自給,連長安這座都城都供應不了。

而河西、朔方、隴右這些外圍之地,本身也是地處僻遠,百姓稀少,加上邊塞還得時刻提防戎夷襲擾侵犯,就使得這些地方自給有時都不足,一旦用兵,不得不從關中運糧過去。

關中也無糧,於是便只能從關東運糧。

但關東運糧入長安,不比運到洛陽,在陜縣一帶,是一段漕船根本過不了的河段,必須得通過陸路轉運。

糧食陸路轉運非常麻煩,且轉運能力有限。征召民夫多,則消耗更多。一般情況下,每年通過陸路轉運,最多也就是兩百萬石左右,再多成本就會居高不下,也轉運不及。

今年為了打好這場賭國運之戰,朝廷也是費盡辦法,不顧成本的征召了無數百姓過來轉運糧草,這樣一來固然把許多糧草運入關中,並源源不斷的運到了河西、隴右,可一多半的糧食是消耗在路上,是被民夫們吃掉了。

華陰永豐倉和陜縣常平倉本來儲存了大量的糧食,就是為備運關中的,此外關中長安,近年也本來積儲了許多糧食,可一場仗打完,長安的糧倉空了,陜縣和華陰的轉運倉也空了,離秋收還有段時間,關中和關東,都已經無糧可運了。

馬上連長安朝廷都要供應不了。

“朕決定提前返回洛陽,百姓與北衙禁軍和內衙諸軍,也一起返回。”

洛陽相比起長安,漕運情況可就好的多,南北運河加上黃河,都在洛陽附近經過,當初楊廣修的大運河,本就是以東都洛陽為中心,更別說洛陽周邊那都是產糧之地,河東、河北、河南、山東、淮南、山南,尤其重要的是,河網遍布,道路平坦通暢。

早年楊堅立隋,雖定都長安,可隔幾年總會發生長安糧食不能供給朝廷皇宮的困窘之情,於是皇帝便只得帶著百官和禁軍,浩浩蕩蕩的跑到洛陽去,然後允許關中的百姓跟著一起就糧關東,皇帝帶著幾十萬軍民百姓跑到河南去的場景,可謂是十分的尷尬的。

也正因此,後來楊廣繼位後才堅持營建了東都洛陽,雖然長安缺糧僅是他另建新都的一個原因而已。

大秦雖有六京,但皇帝還是以中京洛陽為主,其余五京不過是陪都而已。提高規格,也是加強對這些重要城池的控制。

府院的宰輔們對此倒也沒有意見,長安城確實顯得處處不便。

長安的太極宮低窪濕熱,天子不利居住恢復病體,而長安城也顯得殘破了點,尤其是自開皇元年隋朝遷入新長安城,直到大業九年,用了近三十年時間,長安城才算勉強把外城的城墻都修好了,但是依然還有許多配套的設施沒有建起。

更別說,經過隋亂後,如今的長安城百姓很少,城南大片的坊區,現在都還沒有房屋住宅,都還只是坊墻圍起來的農田菜園子而已。更不用說,自皇帝推動的佛道改革後,隋朝時那上百座的大寺、道觀,如今盡皆遷出,更讓長安城顯得蕭條了。

雖然也有如閻毗這樣出身關隴貴族的大臣,對長安很有感情,提出朝廷就以長安為京師,對長安充實人口,恢復往日繁榮。

可一眾宰輔們卻對此沒什麽興趣,洛陽城這幾年已經恢復的不錯了,現在卻要舍棄洛陽,再來經營長安,豈不是瞎折騰,再說了,大秦朝中最強的一股勢力是誰?不是關隴舊貴族也不是什麽江南士族關東士族,而是山東豪強集團。這些人多是隨皇帝於山東起家的那群人,最早多是些豪強小地主之類的,也有許多是庶族寒門出身,他們跟隨皇帝征戰,建功立業,如今成為開國功臣,占據朝堂高位,祖籍家鄉在山東,產業家眷則多在洛陽,誰願意跑來這關中長安呢。

安西留駐一軍鎮守,吐谷渾留駐一軍鎮守,再加上劍南派去的一軍,除了這三個軍七萬二千人,其余的軍隊,南衙府兵各歸軍府,北衙禁軍和內衙親軍,則返回洛陽,以及六京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