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太宗武皇帝

大行皇帝已經重新收斂,換上了最好的棺槨。

大行皇帝身上的衣物,也全更換了帝王所用。

同時,大行皇帝的靈柩,也移至了江都皇宮的正殿之內。

百官披麻,三軍戴孝。

殿中。

蕭後為大行皇帝披麻戴孝守靈。

李淵同樣披麻戴孝。

“娘娘,朝廷不可一日無君,天下不可一日無主,臣請娘娘降下旨意,選立新君。”

蕭後殺了宇文化及,大仇得報,如今一心只想楊廣守孝,其它的並不想理會,而且她一婦道人家,又哪處理的了外面紛亂的事務。

“唐國公,你是皇親國戚,又是大行皇帝生前所選用的宰相,如今江都城裏,朝政和軍務,都要倚重你。”

“老臣惶恐,還請娘娘攝政臨朝。”

李淵雖然現在是江都城中一把手,可畢竟蕭後的地位才是最高,這個時候理應請她攝政,這也是合乎規矩的應有之事。

蕭後攝政,李淵則輔政。

擺在他們兩人面前,現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還是立誰為新君。可江都城一個皇族子弟都沒了,只剩下了兩個選擇,要麽立洛陽的越王楊侗,要麽立長安的代王楊侑。

越王是皇嫡孫,代王則是皇庶長孫,但比越王年長。

立長還是立嫡?

“唐公之意?”蕭後問李淵。

“娘娘,臣以為當立嫡。”

李淵答道,其實就算楊侑不是嫡,他也會擁立他的,因為他在關中,而越王在洛陽。李淵是早決定要去關中的,因此自然要擁一位關中的皇孫為帝。

蕭氏跪在皇帝靈前,與李淵之前隔了一道屏風。

隔著屏風,蕭後道,“先前羅成在遼東擁立齊王為天子。”

話未說完,李淵便打斷她道,“可陛下此前已經定齊王羅成為叛逆,並廢齊王為庶民。”

“齊王也是陛下之了。”蕭後道。

齊王楊暕不僅是皇帝之子,也是蕭後的親生子,況且,如今天下局勢,蕭後這個後宮婦人也是知道一些的,那就是天下紛紛,反王遍地,但羅成掌握著一支強力的邊軍,同時還與定襄、代北、山東、江南幾路軍鎮聯盟一起。

其實力可以說雖表面上不是最強,可實際上卻遠超號稱擁兵百萬的李密等人。

“娘娘,齊王在遼東,其實不過羅成手中傀儡爾。”李淵提醒蕭後。

蕭後在屏風後面不語,其實在她心裏,早就認定大隋完了。齊王固然是羅成的傀儡,可朝廷又豈還有半點中央權威?李淵就算能帶著大家回到關中,可又能平復天下嗎?

再說,蕭後覺得,如果李淵真的能夠有所作為,只怕朝廷也不過是要淪為李淵的傀儡而已。

古來這樣的事例太多。

所以她早就看開了。

如果能投羅成,那麽這動亂能早點結束,羅嗣業畢竟還是她女婿,總好過將來落到什麽李密、竇建德這些人手裏。

可奈何,她雖有此意,但李淵是堅決不同意的。

“那就依輔政大臣之意,便立代王為新君。”

“唐公,關於大行皇帝謚號廟號山陵這些?”蕭後又問。

皇帝死後,都會有謚號,謚便是對皇帝的評價,有惡有益,有褒也有貶。而廟號,是皇帝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在隋以前,其實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會有廟號,一般只有特別了得的皇帝才會有廟號,比如漢朝,便只有少數皇帝有廟號。

如漢武帝劉徹,廟號便是世宗,而武帝,是謚號。

蕭後問廟號,便是暗示要給皇帝上廟號。

李淵對此自然不會違逆蕭後,便道,“臣與諸大臣們商議,初步選定謚號為明,廟號為高宗。”

開國皇帝楊堅是高祖文皇帝,謚號文,廟號高祖。

高祖這個廟號一般都是給開國皇帝的,比如漢高祖劉邦、隋高祖楊堅。

“蓋邦配天地,是為高祖,而尊號加之於是,雖昭穆之太祖廟,此亦高祖之廟也。”

也就是說,高祖也是太祖之意。

而給楊堅的謚號文,則相當了得了。

皇帝的謚號有很多,一般來說文和武都是極高的,皇帝的謚號足有一百多個,有一套嚴整的體系。

謚號最早起源於西周時,是對一個生前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予能夠概括其一生功過的稱呼。

所以謚號並不是專給皇帝的,不過演變到如今,皇帝和臣子的已經各不同,皇帝有皇帝的一套謚號,文臣有文臣的一套,武將有武將的一套。

謚號裏有評價高的,叫美謚。評價低的,叫惡謚,也有評價中等的叫平謚。

而在那些美謚裏面,有五個用的最多,也是評價最高,分別是高皇帝、文皇帝、武皇帝、宣皇帝和明皇帝。

能夠得這五謚其一,都相當了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