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本官要犁地

皇帝召喚,劉鴻漸只得又轉身找了個座位坐下。

但開會一向是十分無聊的一件事情,劉鴻漸壓根坐不住,他從一個小黃門手裏接過茶壺,放在煤球爐上一邊烤火一邊燒起了茶來。

“皇上,去歲我朝夏稅、秋糧、包括茶稅、鹽稅在內,共入庫銀二百七十五萬余兩。

去年皇上還對北方山西、陜西、順天府實行了三年免稅,還有南方的稅糧也被減半,是故今歲的稅務預計將比去年更少……”

戶部尚書倪元璐老邁的聲音中似乎有著隱憂,如此大幅度的減免賦稅,我朝當屬首次,國庫固然有些余銀,可是金子總會花光的。

當各地百姓享受慣了減免稅賦的優待,等再次征收時肯定又是一片哀嚎,大罵朝廷昏庸無道的聲音也定會四起。

倪元璐說完還不忘看了一眼在烤火的安國候,這餿主意,都是他出的。

“倪大人,蠅頭小利而已,我朝稅務的八成皆取自稅糧對不對?”茶水很快燒好了,劉鴻漸提溜著茶壺先給崇禎滿上了一杯。

“是的侯爺,有八成五。”戶部尚書主管天下稅賦、戶籍、民政等諸多事項。

如果按照後世,只尚書一人便身兼著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財政部部長、後勤處處長等等,沒有個好記性還真不幹不了。

“那剩下的一丟丟,想必來自商業稅嘍?”劉鴻漸轉了一圈給每個老大爺都添上了茶水坐回了原處。

“是的侯爺,剩余的來自鹽、茶、榷貨等。”倪元璐如實說道。

“據我所知,前宋時歲入已達七八千萬,就是比咱大明疆土更小些的南宋歲入也有六七千萬,咋的,到我大明就變成了四百萬兩了?

倪大人,可否為本候解惑?”

劉鴻漸當然知道問題出在哪,百姓貧苦無地可耕,士子多田而不用納稅,商賈多財而三十稅一,甚至一百二十稅一,形同虛設。

到頭來大明的財政被一群苦哈哈的百姓供養,這朝廷能撐到現在沒破產倒閉已經是奇跡了,事實上,在他剛來到這片土地時,大多數大臣已經打算破產重組找新董事長了。

這個問題極為尖銳,他就是想看看這位掌管全國稅賦的戶部尚書,到底站在哪一邊。

“侯爺,茶鹽兩稅在我朝初年曾占很大比重,但後來私鹽、私茶泛濫,朝廷忙於剿匪無力處置。

而我朝又有優待商賈的祖制,朝廷當前所征榷貨稅額,仍然是按照太祖皇帝時的稅額,以寶鈔而三十稅一。

然寶鈔在我朝早已不再通用,朝臣對此諱莫如深,只微臣與皇上又獨木難支,是以……”

倪元璐不慍不火的例數稅務弊政以及自己和皇上的無奈。

雖然他跟崇禎提過這個弊端,但也僅僅是提過,這議程自從提了上去,便沒了回音。

原因也很簡單,大夥都不支持,別說其他部門,就是他戶部,底下的侍郎、主事都對此事極力反對。

拖到最後便不了了之,大家該幹嘛幹嘛,只要不加征稅務、不收商稅,一切都好說,反之,那就等著幹架吧!

這是一股極大的阻力,從京官到地方官,再到各地的士紳、商賈,包括朝廷勛貴、部分武將,如果所有人都反對。

你是戶部尚書又如何?你是皇帝又如何?

倪元璐沒好意思說,去歲整個雲南省僅征到茶稅八兩,四川省征到茶稅十二兩,而兩地稅課司局的薪俸等消耗加一起是四百二十兩。

這特麽的什麽鬼,本來財源滾滾最富有的稅務部門,竟然還要朝廷倒貼錢?

“其他幾位大人如何看呢?”劉鴻漸好整以暇,這倪大爺看來是主張加征商稅的了。

但其他幾人呢?內閣這幾位大爺如果不能擰成一股繩,豈會是天下諸多文臣的對手。

“臣等皆聽皇上的。”稅賦征收向來是個老大難,搞不搞得好,都是裏外不是人,好在有戶部在上面頂著,他們就不用做這個出頭鳥了。

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群老大爺倒是實在。

“那皇上以為呢?”問題跑了一圈,還得聽老大的呀。

“祖制只要不合理的,都可以改,朕以為商稅當加,廢除寶鈔抵稅,倪愛卿著手去擬定個合適的比例吧!”

祖制規定,大明皇帝每年新皇袍至少要五件,祖制肯定也規定,皇袍不能打補丁,可實際上呢?朝臣怎麽不說?

祖制還規定,貪腐六十兩剝皮實草,怎也不見朝臣們說?

是啊,朝廷都這樣子了,祖制能救得了大明嗎?

問題都擺在明面上了,崇禎自從去年幡然警醒,對祖制這東西也變得不那麽死板固執了。

“不妥啊皇上,想改制必須有強大的軍隊支撐,還沒有到時間啊!而且現在若繼續征收稅糧,勢必今年的匪患又要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