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定策(二)(第2/2頁)

“不準,這是為何?”剛才還穩坐禦座的崇禎騰的一下站了起來,幾位老尚書也是深感詫異。

崇禎被朝臣們忽悠來忽悠去蒙騙了十七年,好容易祖宗垂憐給了他這個既年輕又能幹的臣子,才僅僅不到一年便收復了陜西、山西。

如此功績,又年紀輕輕的,不幹了?你不幹了誰能守的住北境?誰?

崇禎有時候恨不得給眼前這個小子一點野心,怎的在他人眼裏恨不得緊緊抓牢的權力,在這小子眼裏卻如此缺乏吸引力?

“皇上,臣不是那塊料啊,臣沒讀過啥兵書,也不會練兵,更不愛穿那重的要死的盔甲!”

山海關之行他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且不論是山海關還是山西,每每以手中的犀利火器出奇制勝,好在運氣好,李自敬也夠草包。

打仗講究戰略、戰術、地形地勢、排兵布陣,劉鴻漸簡直對這些一竅不通,拿什麽去跟建奴拼?那一百把AKM嗎?

若真要讓他去扛著AK硬肝建奴的城墻,估計槍管子打融化了也不可能破城,僅僅山西一戰AKM就報廢了十多支,接下來呢?

但他擔心的不僅僅是這些。

劉鴻漸解釋道,他如今要管理農事,待會還要說第二件事,如果再要加上兵權,即使現在崇禎相信他,朝臣的腹議也足以令他身陷囹圄。

以後呢?人言可畏、眾口鑠金、三人成虎、唾沫星子淹死人……

“誰說你不是那塊料?誰說不讀兵書便不能打仗?朕不同意!”崇禎氣壞了一巴掌拍在了金絲楠木椅背。

“是啊,安國候,如今北方只是暫時平定,長城以北,那建奴已經與蒙古各部結盟,時勢不容樂觀啊!”

兵部尚書李邦華最緊張此事,要知道邊關若出了事,首先背鍋的肯定是兵部尚書,崇禎一朝十幾年來向來如此。

“皇上臣說的實話啊,而且臣並非撂挑子,臣會給皇上舉薦一人,此人無論才幹、能力皆在臣之上,且驍勇善戰,忠義無雙,定能受得住北境!”

劉鴻漸不得不祭出擋箭牌。

“誰?”不止崇禎,李邦華等幾人也是看著扯著脖子問。

啊,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