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喧賓(第3/4頁)

這也意味著棠邑將不遺余力的全面參與河淮戰事。

這對襄北而言,棠邑主力兵馬暫時不會西移,或許是目前唯一還能令眾人心思沒那麽慌亂的消息了。

要不然的話,他們除了第一時間放棄隨郢鄧襄四州,將所有的兵馬撤入漢水上遊的均梁兩地據險以守,將沒有第二選擇。

“你打算怎麽做?”呂輕俠看向李知誥問道。

“放棄平靖、武勝、黃硯三關,將周數所部全部撤到隨陽以西,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將鄧、均、襄三地的軍府兵戶及家小都遷入梁、金兩州外,大概沒有其他選擇了!”李知誥輕嘆一口氣,說道。

以有山川之險可守的梁、金兩州為根基之地經營,做好必要時放棄襄、郢、鄧、隨四州的準備,這是李知誥面對當前惡劣局面做出的戰略選擇。

梁金兩州,目前雖然僅有不到十萬人口,特別是舊金州編籍民戶僅五六千口,蜀國據有金州之時甚至直接廢置金州,但這主要是前朝中後期戰亂所致,梁金兩州在戰亂中人口最少時,甚至僅四五萬口人。

然而占據漢水中上遊盆地的梁州(漢中郡),農耕條件即便比不上有南陽糧倉之稱的鄧州,卻不比襄郢兩州稍弱;而前朝中期梁金兩州的人丁一度高達四十萬口,足以證明這兩地有著容納更多人丁的農耕基礎。

去年襲奪梁州之後,李知誥就有意重新恢復金州的建制,並重點往梁州遷移民戶、興修堰堤溝渠、開墾屯田——雖然一年時間在緊張的防務之余,才新開墾二十余萬畝軍田,但總算是有一個較好的基礎。

現在只要有三四個月的時間,將一萬三千余戶兵戶遷入梁州,並能從襄、隨、郢、鄧四州掠得下一季的秋糧收成,以保證未來一年時間內不斷糧草,他們就不算將內褲都輸掉。

周元問道:“會不會太保守、軟弱了?韓謙做好進攻譙亳的準備,徐明珍也絕不可能束手就擒,壽州軍、徐泗軍直接投附朱讓,便是這兩天的事情,河淮一戰,怎麽看棠邑都沒有大獲全勝的機會啊……”

徐明珍、司馬氏只要直接投附朱讓,三股勢力擰成一股,即便蒙兀精銳騎兵不直接從禹河下遊南下,棠邑與東翼的梁軍,也將面對多達十五六萬的敵對兵馬。

韓謙到時候能勉強攻陷亳州、陳州東部一線,將汴京軍民接應南撤,就已經是極限了;而更大的可能是棠邑軍付出慘重的傷亡之後連這點意圖也無法實現。

然而,之後,棠邑、淮東在北線還將直接面臨多達十數萬的朱讓兵馬,根本不可能抽出手來,將主力兵馬投到西翼來。

他們現在可以不挑事,也暫時不跟蒙兀人勾結到一起,避免激怒棠邑,但只要棠邑主力不西移,他們也沒有必要主動將控扼淮陽山西麓山口的平靖、武勝等要隘拱手相讓。

而唯有平靖、武勝等要隘在手裏,他們後續才有機會奪取黃州,將淮陽山以南、漢水以東、長江以北的漢東河谷收入囊中。

李知誥只是提出他的主張,卻沒有更多要解釋的意思。

呂輕俠沉吟片晌,說道:

“從更長遠的角度及更惡劣的局面考慮,知誥如此建議,或許並沒有什麽不對的地方,不過,眼下最緊急的,我們不可能長期封鎖宮變的消息不傳入襄鄧均及郢隨兩州的腹地,人心之事不可不察!”

周元蹙著眉頭,附和呂輕俠說道:“是啊,目前看來,江淮之間絕大多數的州縣都還在金陵的掌控之中,甚至隨著淮東的削藩,金陵對江淮的掌控力變得更強,我們還是需要有一個正當的名義,來掌控郢隨襄鄧均梁諸州的民心,更要防止三鎮將卒軍心、士氣在短時間內垮塌掉,更要避免三鎮將卒嘩變以及諸州暴發民亂或使地方宗族鄉豪糾集鄉兵民勇來反抗我們。只有這些都穩住了,我們就還有看河淮局勢反覆的機會!”

蘇紅玉這幾日與呂輕俠、周元同乘一艘船西逃,知道他們說這些話,還是要想著以最快的速度尊太後以奉二皇子楊林登基稱帝,並傳詔討伐沈漾、楊致堂、韓道銘等勾結異族謀害延佑帝之罪。

此舉即便不能動搖金陵的根基,目前看來也很難爭取其他州縣的支持,但短時間內他們至少能在郢隨襄鄧均梁諸州維持一個正當名份。

當然了,蘇紅玉這幾年守著新津侯府教導諸子,不怎麽參與到慈壽宮的事務中去,但她心裏明白,呂輕俠、周元他們急於促成這事,還有一個更根本的目的,那就是唯有尊立太後及“二皇子”之後,她們才能名正言順的通過控制“太後及二皇子”,把持襄北的軍政大權。

蘇紅玉坐在下首,不便明言,只是怔怔的看著李知誥,不知道他要如何應對呂輕俠、周元的喧賓奪主;再看柴建坐在一旁默不作聲,也不清楚他心裏到底在想著什麽,心想知誥態度強硬一些,柴建應該會跟知誥站在一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