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第2/2頁)

只不過樞密院乃是壽王楊致堂及周炳武任樞密使、副使,職方司已非徐靖一手遮天。

不過,要說及對韓謙的怨氣,徐靖絕對不會比他人稍少。

“這話暫且不提,”李知誥打斷徐靖的無端揣測,問道,“你們可有派人去找惜水……”

“我們在黃州登岸之時,就已經派出快騎趕往辰州,但能不能趕得及,就難說了。”春十三娘說道。

姚惜水半個月前親自乘船前往辰州,目的是想在武陵山南麓唆使敵視敘州的大姓勢力,在阮江沿岸攪出些事情來去吸引棠邑軍的注意力,以便能在梁國大亂消息傳到南線時,韓謙倉促之間沒有充足的準備去接管霍州、壽州及濠州南部地區。

只是,誰能想到韓謙不僅要遠比他們想象的更早得知河朔形勢發生劇變,甚至還直接說服河津軍主動讓出濠州?

目前棠邑左軍不僅已經兵不血刃的奪下濠州全境,孔熙榮甚至都已經率領八千兵馬殺出淮陽山北坡。

他們也已經得到確切的消息,孔熙榮所部八千兵馬出淮陽山北坡之後,今日黃昏之時,在獨山津以東六十裏外的、潢河上遊支流彭灣河東岸河谷完成集結,兵鋒直指潢河西岸的樂安城以及潢河下遊的光州州治潢川城,明顯是要趕在他們之前接管樂安、潢川城,從而確保將他們隔著霍州、壽州以外,確保霍州、壽州中南部的地區,在壽州軍撤出後,由棠邑軍全面接管。

春十三娘也無暇去猜測韓謙為何能比他們更早確知河朔劇變及朱讓、梁師雄叛變的消息,更擔憂姚惜水在武陵山南麓能不能及時得到消息停手。

姚惜水真要是慫恿敵視敘州的大姓勢力在西南搞出什麽事情來,不僅不能再牽制住棠邑軍的注意力,反而極可能授人以柄,叫韓謙後續有借口,進一步打擊武陵山南麓的大姓勢力。

見春十三娘她們已經做了該做的事情,李知誥也不再無謂的去擔憂後續會有怎樣的後果,走進祠堂的大廳,借著燈火,視線盯上早已鋪開在長案上的淮西地形圖。

見李知誥遲遲不語,李秀便先將他的推測說道:

“陳昆率河津軍撤出濠州,從壽州軍這幾天的反應,看得出徐明珍也是猝不及防,可見陳昆並沒有知會徐明珍,有心防備徐明珍有可能會投向叛軍——不過,河津軍、蔡州軍已經北上馳援,其前鋒兵馬可能抵達汴京城下,那陳昆、韓元齊就沒有必要再繼續瞞著徐明珍。不管怎麽樣,他們還是要盡可能拉攏住壽州軍的。徐明珍的反應只可能有兩個,其一是徐明珍有可能猶豫不定,可能會選擇按兵不動,觀望一段時間形勢再做去留。這個對我們最為有利,孔熙榮所部並不具備攻城拔寨的戰鬥力,我們就有時間在完成對羅山城的合圍之後,分兵去樂安、潢川,即便是到時候與孔熙榮所部聯手拿下樂安、潢川等縣,日後也能平分戰果。當然,徐明珍有可能會果斷的放棄遠離淮河南岸的城池,第一時間將兵馬收縮到臨近淮河的霍邱、壽春等城。那樣的話,孔熙榮將會在我們之前兵不血刃的接管樂安、潢川等地,阻斷我們往東接收戰果的通道……”

“依你之見,徐明珍更有可能會做怎樣的選擇?”李知誥擡頭問李秀。

“依我之見,徐明珍倘若確認朱讓、梁師雄是勾結蒙兀人叛變,便應該能想到梁國的大亂再樂觀,三五個月內也不可能平息,他不果斷收縮兵馬只會損兵折將,將他最後一點老本都折幹凈,”李秀說道,“我們或許著重考慮怎樣才能將溫博及羅山守軍都留下來為好。”

“為何現在不直接分兵去樂安、潢川?”徐靖質疑道,“孔熙榮所部皆是步卒,我們有三四千馬步軍,定能趕在他們之前抵達樂安、潢川城下。”

李知誥搖了搖頭,說道:“溫博不是弱將,我們在羅山東面的兵馬有限,這時候分兵去爭樂安、潢川,叫溫博窺到機會突圍,恐怕會滿盤皆輸——我們不做其他考慮了,先確保將羅山城拿下來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