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北上(二)

“……”

張士貴跪在孤墳之前,嘶心裂肺的壓抑住內心的痛苦,才不叫自己失控的嘶嚎起來。

“走吧?”石如海上去拍了拍張士貴的肩膀,示意張士民與他一起抓起他哥的胳膊,扛到背後便趁著夜色,冒著風雪從屯寨東面的林子穿過,往北走去。

為防止張士貴、張士民兄弟還有說謊的可能,韓豹帶著小隊人馬離開北橫沖後,還是特地摸到橫沖寨村民北遷於霍州北部的那座屯寨。

這麽做,同時也是為了掩蓋他們北上的動機與路線。

即便敵軍斥候在淮陽山北坡發現他們的蹤跡,也會誤以為他們僅僅是在防線邊緣區域來回偵察,那他們在進入霍州北部地區以及渡淮之後,就會變得安全許多,也能稍稍加快北上的速度。

然而摸到霍州北部北橫沖村民遷入的那座屯寨,滯留兩天才打聽到張士貴有孕在身、自幼同村長大、感情投契的妻子早已經在北遷途中難產身故了。

因為這些年梁楚軍事對峙,淮河沿岸的土地肥沃,人口卻稀疏。

像濠州,諸縣人丁加起來,都不超過六七萬人。

而霍州、壽州南部的淮陽山北坡地區,長期以來作為壽霍兩州的內線腹地,受到戰事滋擾的程度相對要輕得多,無論為民戶聚集還是軍事屯墾,都遠遠好過其他地區。

壽州軍控制之下的七十多萬人丁,差不多有近一半都集中在這幾個縣。

然而烏金嶺一役,卻徹底改變了這一格局。

以往被視為相對安全的內線腹地,變成壽州軍與棠邑兵兩軍對峙、戰事頻繁的前線戰區,而由於壽州軍徹底倒向梁國,之前淮河兩岸的戰區,反過來成為內線腹地。

避免人口流失以及在淮河沿岸地區組織恢復生產,烏金嶺慘敗之後,徐明珍不等在安豐寨穩住陣腳,就第一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將霍州南部、巢州北部的民戶全部強制北遷。

金陵事變之後,壽州的糧秣補給就極度緊張,這兩年汴京每年從宋潁等州調拔四五十萬石糧秣賑濟壽州軍,也僅僅是勉強彌補軍資的不足。

更不要說烏金嶺慘敗,不僅將卒大量傷亡,也丟失大量的作戰物資,使得壽州的糧谷越發的捉襟見肘,但還要傷筋挫骨的全方面的調整防線。

這種情形,壽州民眾自然也陷入極致的窮困之中,不管貴賤,但凡有存糧都被壽州軍強征走,而二三十萬老弱婦孺在沒有充足的遷徙及安置準備下,被迫大規模的遷徙,饑饉疫病之慘烈,實屬難以想象。

張士貴的妻子在北遷途中難產身亡,而他兄弟倆的父母則在北遷後,棲身於蓬草搭建的破漏窩棚下,每天撿拾野菜樹皮為食,入冬沒幾天就雙雙凍死了,還是村人可憐他們,找了一張破席子埋葬在寨口。

然而這只是江淮戰亂動蕩局勢下,極不起眼的一出悲劇而已,因為物資的緊缺,安寧宮渡江時又脅裹大量的人丁北逃,這三年來餓死、凍死以及患病不得醫治而死者,不計其數。

倘若統計戰死及傷重不治的兵卒,壽州治下的人丁損失至少在十萬以上。

相比較之下,江南諸州都稱得上治世了。

看著夜幕下的屯寨,韓豹抿著嘴,削瘦的臉頰有如刀削斧刻般,予人堅毅之感,心裏暗想,唯有新制能推及天下,如螻蟻般的貧民,身上那有如巨石碾壓般的命運,才會稍稍輕松些吧?

相比金陵事變時那滿身蠻勁,滿心憤恨卻不知如何渲泄的無知少年,四年時間過去,戰場或血腥戰事的錘煉,以及從初級掃盲班、中級識字班到講武學堂較成體系的培養,此時的韓豹已經成長為棠邑軍一名合格的中層武將。

他的兄長韓東虎都已經是都虞候一級高級將領了,他當然可以留在軍中任營指揮,或到內線諸縣任縣尉或司寇,但他還是選擇承擔更艱巨、更兇險的任務。

他最初選擇率領小股精銳,去華柱尖東的山區,發動及領導底層貧民、奴婢搞暴動,將淮陽縣的有效轄區,越過崇山峻嶺的隔阻,往西部山區擴張。

韓謙強調遊擊作戰的意圖與作用,絕不能僅僅限於派出兵馬利用地形的優勢去牽制與襲擾敵軍,更重要的是發動底層貧困民眾。

這樣才能有效的減少敵軍所控制的人口及區域,削弱敵軍盤剝資源持續養戰的實力,從而達到從根本上削弱敵軍的目的。

後續韓豹未能成行,是軍情參謀司有更重要的偵察任務交給他。

……

……

一路潛蹤匿行,渡過黃河後,又翻越崇山峻嶺,韓豹這一小隊人馬趕在十二月上旬進入澤州境內。

晉帝石崇嗣駕崩的消息,乃是去年春末才正式頒告天下。

當時,晉太子石承祖在朔州督邊,太後張氏及樞密使劉筠迎晉潞王石繼源進太原府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