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

兵馬調動、物資集結都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

雙方沿滁河、浮槎山對峙經年,不提相互滲透進來的眼線秘諜探子,雙方斥候探馬最近時就在相距三五百步的距離處相互盯著。

上千規模的兵馬調動都很難瞞得過誰,更不要說更大規模的兵馬調動、作戰物資集結了。

利用迎親沿途護衛以及展示武力所需,從棠邑、浦陽、亭山、武壽諸城抽調最精銳的戰力,集結到歷陽城附近來,或許是極有可能叫北面的敵軍麻痹大意、疏忽應對,但最關鍵的問題是集結這點精銳兵馬發動突襲作戰的目標是什麽,又或者說韓謙發動這次突襲作戰的意圖是什麽?

這也是馮繚、韓道銘、韓道昌渡江過來聽到韓謙有新的作戰計劃後的第一反應;老爺子韓文煥卻穩如泰山,坐在廳堂裏,借著微微晃動的燈燭,打量著大廳裏的布置。

還是趙庭兒攜子過來之後,漣園才正式啟用,但韓謙平時還是在東湖大營署理公務,這邊除了後宅書齋之外,正堂等建築布置都很簡單。

這次因為要在漣園行大禮,才又添置了一些裝飾性的物件,卻跟富貴逼人有極大的差距。

韓道銘、韓道昌、馮繚卻遠沒有老爺子這麽悠然自得。

在過去一年時間裏,壽州軍為節減軍資、擴大屯墾,也將現役兵馬裁減到八萬人馬,這次隨著左武衛軍移駐隨州東北部的應山、禮山兩縣,也會一部分兵馬調往光州、霍州,加強對淮陽山以西的桐柏山東麓通道的封鎖及警戒,但壽州軍在南線,猶有近五萬精銳兵馬,兵力在棠邑兵以及留守廬江防線的左龍雀軍之上。

而此時在鐘離及石梁縣北部,還有梁軍大將陳昆所率領的兩萬梁軍精銳。

棠邑沿滁河、浮槎山一線,總共就編有兩萬戰卒,即便能不動聲色的將四五千精銳集結到歷陽或東湖縣,趁敵不備深入敵境,究竟又能做什麽?

馮繚這十數天都在金陵,趁右龍武軍擴大潤州以東沿江、沿海防務之際,正配合韓道銘、韓道昌,協調赤山會商船東進事宜,對這邊新的作戰計劃還一無所知。

不過,韓謙之前沒有在信函往來中提及此事,主要是出於保密的需要,現在馮繚、韓道銘、韓道昌他們都到歷陽了,韓謙就直接將軍情參謀司這些天所擬定的作戰方案拿出來供眾人參詳,看有無遺漏或需要增減、調整的地方。

目前棠邑兵編有一都水軍、一都騎軍、四都步軍以及以譚修群為首的天平都獨立步軍、以孔熙榮為首的五尖山遊擊步軍。

除了遊擊步軍始終堅持依托五尖山作戰外,棠邑兵過去大半年的防禦重心在於沒有地形阻礙的東線。

目前水軍主力駐紮在東湖及濡須口外的東關鎮,無需要額外進行集結。

其他計劃借迎親及參與婚宴集結的將領及兵馬,有趙無忌、韓東虎統領騎兵及侍衛騎兵;有田城、蘇烈將率兩營精銳從棠邑城抽調出來,留馮璋留棠邑城;有馮宣率兩營精銳從浦陽抽調出來,留肖大虎以浦陽城為中心,負責滁河中下遊沿線的守禦,由竇榮率兩營精銳從亭山抽調出,留周處以亭山為中心,負責滁河上遊沿線的守禦;林海崢及譚修群所部,目前主要駐紮在浮槎山附近,暫時不作調動,但會有三營精銳在何柳鋒、林江、董泰等人的率領下,做好直接從浮槎山出動的準備。

除了楊欽率領的水軍主力之外,這次計劃用於突襲作戰的兵馬,以韓謙為首,包括田城、趙無忌、馮宣、譚修群、韓東虎、蘇烈、竇榮、何柳鋒等將在內,總計將調動九營騎兵、步軍,總計五千精銳戰力。

其中七營步卒,也會以迎親護送、展示武力的名義,都配給替代腳力的馬匹。

雖然過去近一年時間,騎軍及侍衛騎兵僅編一千五百名兵馬(包括照料馬匹的輔兵在內,戰卒僅一千二百人),但韓謙一直不遺余力的從黔中等地購入大量的牛馬驢騾,以補充棠邑用於耕種、陸路運輸以及匠坊工場的畜力不足,此時額外調用三四千匹軍馬充當腳力,將這部分步卒提升為馬步兵,毫無壓力。

而對於諸部精銳戰卒來說,平時也有騎馬訓練,騎馬行軍沒有什麽難度,只是平時的訓練以及兵甲配置,在遇敵時,作戰還是下馬結陣迎敵。

看過作戰方案後,馮繚、韓道銘才知道韓謙是看到舒州奏函的抄件之後,才突然有這次突襲作戰的想法,算是臨時起意,也因此寫信要他們說服壽王楊致堂,以最快的速度促成左武衛軍移駐隨州之事。

而隨著左武衛軍分批移駐隨州,壽州軍被動在巢州、霍州兩州之間調整兵力部署,這個過程當中必然會產生一些防務銜接上的混亂,從而能給他們抓住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