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2/4頁)

“這麽多?”殷鵬震驚的問道。

大楚境內食鹽的總需求是固定的,扣除了私鹽,每年總需求大體就維持一百二十萬擔左右。

淮東鹽場多生產一倍的海鹽沒有用,但反過來說,海鹽產量保持不變,曬鹽新法可行的話,實際意味著能節省近一半的勞力?

朝廷在淮東的東部能騰出兩萬戶灶戶、鹽農,不管做什麽,都會叫淮東倍加難受。

韓謙將此法向淮東公開,實是要將對淮東的威脅落到實處,並非虛張聲勢。

“你領著馮翊、郭逍往楚州再走一趟吧。”王文謙跟殷鵬說道,事關重大,他還是沒有辦法擅作主張做什麽決定,著殷鵬帶著馮翊、郭逍趕往楚州,直接到信王楊元演跟前稟明此事。

信王之前派人襲擊白蹄岡,都沒有招呼揚州一聲,那這事還是由信王殿下做決定為好。

……

……

馮翊與郭逍隨殷鵬趕到楚州,從頭到尾都沒有見到信王楊元演,他們前後在楚州城一座小院子裏被軟禁了小半個月。

等到殷鵬再次出現時,殷鵬直接就說這事信王許了,就又帶著他們馬不停蹄的趕回揚州。

馮翊也猜到信王楊元演應該召集了精於鹽事的老吏推敲過新法,或許會在受他們控制的海州沿海先試行新法。

馮翊多少有些不理解韓謙為何要將曬鹽新法和盤托出,但到迄今為止,效果還算是好的,不過,他與郭逍回到揚州,已經八月二十三日了。

馮翊他們到揚州,王文謙又指派一名心腹,負責雙方的接洽之事,繼而又馬不停蹄的南下,趕到江都縣瓜洲埠,雇了一艘小舟,登上在瓜洲埠南面江心停泊已有數日的兩艘敘州商船。

這一次負責督運商船東進的負責人是林宗靖。

當年十四五歲的少年,七八年歲月過去,如今已是氣宇軒昂的青年將領。

敘州商船,皆是武裝商船。

雖然不得裝載大中型的戰械,商船護衛也只允許裝備一些普通的兵刃、革甲,但林宗靖率領船工、護衛一百二十余人,在長江之上,卻是不畏小股的江匪湖寇襲擾——林宗靖也不需要掩飾敘州水營將領的身份,平素與左右都直接穿戴鎧甲。

“大人一切安好?”將馮翊、郭逍接上船來,林宗靖避開揚州派出的接應官員,問道。

“好著呢。”馮翊這近一個月來,要麽倉促趕路,要麽就是被軟禁、監視起來,心情煩悶之極,這時候好不容易登上自家船只,站在船首,一邊跟林宗靖說話,一邊眺望左右遼闊的江天之景。

“大人什麽時候會回敘州?”林宗靖關心的問道。

這也是所有留在敘州的將吏所關心的問題。

韓謙四月離開敘州,這一眨眼已經是八月底了。

“誰知道他什麽時候能玩夠?”馮翊攤攤手說道。

理論上來說,事情進行到這一步,剩下的事情由韓東虎、蘇烈、竇榮、何柳鋒等人留下來指揮左廣德軍舊部按照計劃去執行,敘州也調了一批匠師過來支持營地建設,出不了什麽大漏子。

再不然,留他哥馮繚在金陵居中策應、聯絡各方,也足夠了。

馮翊也覺得韓謙沒有必要再冒著不詔潛行的罪名留在險地,留下來也發揮不出多大的作用。

特別是淮東之內,準確知道他們行蹤的,沒有十個也有八個,誰知道這些人會不會有誰暗中放出消息去?

不過,以馮翊對韓謙的了解,猜想韓謙或許擔憂江淮局勢近期會有什麽變化,才遲遲不回敘州的吧?

當然,這層猜測也沒有辦法跟林宗靖細說,純粹是馮翊他自己的直覺。

“那艘船是幹什麽的?”

馮翊注意到林宗靖有讓身邊的部屬拿望鏡觀察貼著江南岸從西往東緩行的一艘船,他遠遠看那艘船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好奇的問道。

“是織造局出金陵的采辦船,但過去幾天,已經有三艘相差無幾的采辦船路過了!”林宗靖說道。

織造局隸屬於內侍省,專門負責宮廷及朝臣的服飾、織物的采辦、織造等事,乃是宮裏為數不多,由太後直接指派慈壽宮使呂輕俠所負責的機構。

織造局以往多用官奴婢負責織造之事,但太後嫌棄官奴婢做工粗鄙,近來陸續在蘇湖嶽洪等地設置織造院,專司采辦之事。

這實際意味著,在晚紅樓解散之後,織造局成為太後及呂輕俠等人在宮禁內外的耳目,而且楊元溥也下旨要州縣配合織造局在各地的采辦之事——這差不多也是楊元溥與慈壽宮之間彼此妥協的結果。

要是偶爾有一艘織造局的采辦船路過,那是尋常,短短幾天時間內有三艘采辦船路過,很顯然是他們將商船停在揚州南面的江心裏,都已經引起太後、呂輕俠一幹人的注意了。

那就更不要說縉雲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