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2/3頁)

清陽心裏困惑歸困惑,還是朝王積雄斂身施禮:“清陽見過王相。”

“郡主一路跋山涉水入楚,途中也是吃了不少辛苦吧?”王積雄問道。

清陽雖然知道,與被劫持到大楚相比,她主動私奔大楚,對她以後在潭王府、在大楚的形勢最為有利,但心口的惡氣,卻怎麽都無法消掉。

不過,王積雄有此一問,清陽也只能咬著後槽牙盈盈笑道:“幸得韓大人一路護持,算不得辛苦。”

見王積雄身旁那妙齡女子一臉不信,清陽恨不得在這女子臉上抓兩道印子,恨恨暗想:難不成我現在要哭天喊地跪求回蜀國,你才開心?

王積雄也不關心清陽郡主這話的真假,在姜獲面前解釋他來敘州的緣由:

“道勛一心為國為民,卻遭慘刑,清譽還為矯詔所毀,我乃山野一老匹夫,做不了其他事,唯有跋山涉水過來憑吊一番。”

姜獲知道王積雄致仕後一直隱居潤州鄉野,心想時下兵荒馬亂的,他從潤州趕過來,真可以說是跋山涉水吃盡辛苦了,也難怪如此的憔悴蒼老。

他遲疑的看了清陽郡主一眼,他心想王積雄親自跑來敘州憑吊,或能改變韓謙的態度。

另外,潭王府與信王府目前是暫時聯手了,但攻下金陵後,帝位之先還懸而未決,王文謙乃是信王手下第一謀臣,信王率部進占廣陵城,王文謙便渡江北上出任揚州刺史,王積雄雖然與其子關系不睦,但姜獲怎麽也要防備著王積雄見到韓謙之後,另有其他目的。

姜獲遲疑的看了清陽郡主一眼。

清陽雖然不知金陵劇變的全貌,但王積雄、王文謙與信王的關系,她心裏是清楚的,她心裏想著韓謙堅持要留在敘州服喪守孝,惺惺作態之余,難道就是待價而沽的心思?

“王相過來憑吊韓老大人,少不得還要請王相去嶽陽作客。姜大人,我們或許可以再留兩天,到時候與王相一起動身?”清陽郡主看向姜獲問道。

“姜獲聽郡主吩咐。”姜獲順坡下驢地說道,當即吩咐船工掉轉船帆,跟隨王積雄的座船後重回河港登岸。

雖然韓道勛的墓地位於龍牙城與臨江縣之間,但從沙河沒有登山的道路,他們還得換馬車先趕到龍牙城再說。

王積雄聲望再高,但金陵之禍始肇於王文謙,卻是龍牙城眾人皆知的事實。

王積雄身體衰老虛弱,攜孫女王珺登門,龍牙城眾人不便將他們拒之門外,態度上也是十分的冷淡,只是安排他們主仆等人到別院暫住,另行派人上山去通知韓謙。

清陽卻是十分困惑,將姜獲單獨拉到一旁詢問細情。

“內侍省少監沈鶴去年八月到潭州宣旨時,已經身中不治劇毒。”

姜獲這兩天看得出清陽郡主確定有留楚的心思,那她與殿下完婚便是遲早的事情,一些事情也便不需要再瞞著她,說起金陵劇變前後的細情。

“當時韓大人與殿下判斷宮中已為安寧宮所控制,不想打草驚蛇,便隱瞞下這事,韓老大人當時也不知詳情……”

“韓道勛當時不知此事?”清陽疑惑問道。

“韓老大人確不知情,韓大人與殿下也是刻意瞞過韓老大人,就怕韓老大人太過牽掛於社稷安危,未必會顧全潭州的利害,”姜獲說道,“待韓老大人調往金陵任京兆尹後,王文謙暗中唆使人攔街朝韓老大人喊冤,揭露此事,韓老大人進宮報信,未曾想打草驚蛇,金陵遂生劇變。之後,王文謙又趕到秋湖山,見太妃與信昌侯,頒傳檄文,又刺激到安寧宮那位主子,終於韓老大人遭此暴刑。所以說,韓老大人的死,多多少少跟王文謙有些瓜葛,也難怪王相過來會不受待見。”

“韓道勛太蠢,他知悉其事後,為何不從長計較,這麽匆忙就急著進宮打草驚蛇?”清陽評判韓道勛可不會有什麽避諱,下意識覺得韓道勛不顧馮繚、趙無忌的阻攔,有些愚蠢,但看到姜獲臉上露出尷尬之色,轉念問道,“韓道勛是不是早就猜到是王文謙在背後搗鬼,也料定王文謙必然會揭開蓋子,所以當時他只能殊死一搏?”

“韓老大人已經受刑而死,他當時到底是怎麽想的,卻是沒人知道。或許當時未必就斷定是王文謙,但有攔街之事發生,金陵劇變已然無法逆轉,這也是韓大人及殿下所料定的,只是韓老大人終究是選擇沒有置身事外。”姜獲輕嘆說道。

“那真是有意思了!”清陽忍不住要笑起來。

雖然是王文謙到秋湖山說服太妃及信昌侯李普一起頒傳討逆檄文,而他們這麽幹,就已經決定將韓道勛放棄掉,但大家各為其主,韓謙可以怨恨太妃及信昌侯李普對她父親冷酷無情,卻怪不得王文謙智謀善變。

然而王文謙唆使他人攔韓道勛的街,則是實實在在拿必死之局去算計韓道勛,而且也早料到韓道勛為社稷民生,必然會踏入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