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2/2頁)

“而鎮遠侯效盡陛下不假,但陛下更希望殿下能在潭州建立大功,鎮遠侯倘若懈怠,怎麽都稱不上順應帝心的?有馮家之禍在前,微臣都不需要明言,鎮遠侯便能心領神會了。”

“韓師又如何說服信昌侯的?”楊元溥問道。

信昌侯李普乃是楊元溥的嶽丈,但李普曾想通過張平加強對他的人身控制,這種惡感並沒有為時間所沖淡。

楊元溥從那之後對李普都是稱謂爵銜,相比較之下,對李知誥這個大舅哥更加親近。

韓謙看了三皇子一眼,他也不清楚三皇子對信昌侯及晚紅樓的秘密到底知道多少,當下只是說道:“太子及信王那邊沒有什麽動靜,侯爺其實也擔心遲則生變,卻是不難說服。”

“遲則生變?”楊元溥琢磨著這四字,問韓謙,“韓師擔心生什麽變故?”

“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過度的猜測並無必要,”韓謙說道,“而不管太子及信王有什麽陰謀,只要殿下能盡快平滅潭州叛軍,便掌握住先機。”

楊元溥遲疑了好一會兒,最後走到帳簾前,窺得大帳外沒有其他人靠近,才走回來壓低聲音問韓謙:“韓師心裏到底怎麽看晚紅樓?”

韓謙心想三皇子總算是問到這個問題了,他從容淡定的坐在長案後,說道:“當年李侯爺為了能將李沖安排到殿下身邊,想在微臣身上制造意外卻失手,微臣為自保,不得不參與他們的秘謀,也因此得幸與殿下結識。只不過這幾年來,微臣與李侯爺他們關系並不和睦,晚紅樓到底藏有怎樣的秘密,卻也無從窺探。”

“前朝昭宗繼位後勵精圖治,卻不信任外朝大臣,凡事專任宦臣,不僅使宦臣執掌神策禁軍,還在神策禁軍之外組建神陵司,任用宦臣監察藩鎮、培養斥候秘探甚至刺客,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裁撤藩鎮,振興帝國。然而昭宗及其子皆死梁帝之手,神陵司隨著前朝的覆滅而四分五裂,只是大楚草創才十六載,朝中難免會有一些將臣,與前朝舊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楊元溥說道,“母妃她們或許是希望有生之年,能夠滅掉梁國吧?”

“神陵司?”韓謙琢磨著他從未在任何典籍上看到,也從未聽旁人提到過的這個特務機構,心想前朝秘密設立這麽一個由宦官掌控的特務機構,像張平這些人的出身也就能夠解釋了。

那現在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天佑帝是否真對神陵司的存在一無所知,還是說早就有所察覺,甚至更進一步,早就知道世妃與三皇子跟神陵司有牽扯?

想到這裏,韓謙驚出一身冷汗。

“怎麽了,韓師覺得有什麽異常嗎?”見韓謙神色陡然凝重起來,楊元溥也不禁提心吊膽起來,小聲問道。

“陛下此時已知信昌侯府暗中培養秘諜之事,要是陛下之前早就知道神陵司的存在,很難不將信昌侯府跟神陵司殘余勢力聯系起來。”韓謙蹙著眉頭說道。

“啊,”楊元溥也有些慌張起來,問道,“那父皇有沒有可能也懷疑我與母妃頭上來?”

“這個應該還沒有,要不然陛下不會給殿下獨領大軍征討潭州的機會,”韓謙抽絲剝繭的分析現有的情報,說道“朝堂之內免不了有不少將臣,都可以說是前朝舊吏,但大楚開國十六載,世事變遷、人心思定,也不會有幾人念著前朝舊事,想必陛下對神陵司殘余勢力,也並未特別在意吧。”

天佑帝崛起於江淮,合並廣陵節度使府的勢力,先後又吞並升州節度使府、宣歙節度使府、江西觀察使府開創楚國,之後又平滅越王董昌的勢力,吞並荊襄、潭湘,羈縻黔中,才奠定大楚此時的疆域。

在這個過程中,天佑帝滿手血腥,但也容納大量非江淮嫡系的將臣。

韓家早年便是宣歙節度使府的將吏,浙東郡王李遇、信昌侯李普乃至大將張蟓則是江西觀察使的屬吏軍將;而壽州節使度徐明珍,更是廣陵節度使的少主,徐後則是前廣陵節度使的長女,徐明珍的姐姐。

大楚將臣的來源如此復雜,即便前朝受宦官掌控的神陵司在楚地還存有殘余勢力,也不會比其他人更受重視。

當然,要是世妃及三皇子跟神陵司有牽扯,特別是神陵司還抱有復仇乃至復辟的幻想,在宮禁之內布局這麽多年,那性質又將完全不一樣了。

韓謙這時候也禁不住想,也許天佑帝一命嗚呼,是眼下很多人最為值得期待的吧?

至於天佑帝死後滿地狼籍、山河破碎,那也得等天佑帝死後再去考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