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師(第2/3頁)

當然,在楊恩看來,受限於制作梢杆的材料不過關,韓謙所造的投石機,要更笨重一些,輔兵訓練也不足,難以做到同時拉拽,射程也只到三百步開外,足足比梁軍短了一百步,沒有辦法直接對轟。

楊恩他雖然知道梢杆更多的選材及處理手段,但在淅川城條件受限太大,他也難對現有的投石機進行改造,看到韓謙沒有將這批受左司匠戶營直接控制的笨重投石機直接放置到東城墻後,而是放置到距離城墻有兩百多步遠的地方,想必知道在射程上無法跟梁軍的投石機對轟,那就索性放遠一些,只要石彈能落到城墻之前,那等梁軍附城進攻時,多多少少能夠發揮出一些壓制作用。

不過,梁軍在兵力上占據絕對優勢,顯然不會僅從東面進攻淅川城。

在東城外的投石機陣地穩固之後,第二天梁軍又分出兩股兵馬,從南北兩翼逼進淅川城下,同樣是用洞屋車、偏廂車堵住南北城門的正面,挖掘壕溝、堆造矮墻,用數千步卒各簇擁十數架投石機,對著城門兩側的城墻進行轟砸。

或許注定慘烈的淅川攻城戰,便就此從三面同時展開。

雖然梁軍水營已經控制西面的淅川河,但由於西城到河岸的縱深有限,不利於梁軍在岸上立足,目前也就西城沒有受到梁軍的直接進攻……

……

……

三月上旬梁軍對淅川城正式展開強攻,此時的金陵剛剛度過谷雨時節,秋浦河兩岸綠意已然盎然起來。

天佑帝禦駕親征還要拖後兩天,才正式從東城勝華門外出發。

雖然朝廷很多將臣人心惶惶,但對於遠離戰場的普通金陵民眾而言,卻顯得頗為熱鬧,成千上萬的人走出家門,簇擁到秋浦河兩岸,看侍衛親軍及禁營軍出征的熱鬧。

甚至還有不少人換上新衣裳,將今天視為一個重要的節慶日。

雖然元月下旬金陵就確知梁軍對荊襄地區的戰略意圖,但金陵表面上擁有南衙十二衛、北衙六軍,總計逾二十四萬常備精銳,但除了北衙侍衛親軍通常不駐紮在金陵城之外,南衙禁營軍有半數精銳都常年駐紮在外。

比如說駐紮襄州受杜崇韜節制的左武衛軍,駐紮荊州受張蟓節制的右武衛軍,以及駐紮壽州受徐明珍節制的左右威衛軍,駐紮楚州受信王楊元演節制的左右驍衛軍等等。

這次北線吃緊,金陵更是進一步將兵馬調派到襄城、壽州、楚州三地加強防禦。

實際上到年初時,金陵城附近的常備駐軍已經不足十萬。

天佑帝親征,留太子楊元渥在金陵監國,要兼顧到壽州、楚州方向,要兼顧閩越、南漢有無異動,金陵城內的駐軍不能低於十萬,那就需要從諸衛軍屯營軍府重新征調十到十五萬的精銳將卒,武裝起來後再西征,這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能在三月上旬將第一批八萬援軍以及三百艘千石帆船都征集起來,直接由天佑帝統率著西進,已經可以說是帝國實力強悍的一種表現了。

馮翊、孔熙榮皆換上甲衣,金陵城裏這次跟他們一起有近兩千官宦子弟,受到征調,都充當侍衛親軍之中,隨禦駕前往荊襄征戰。

雖然他們這些官宦子弟主要是充當天佑帝身邊的侍衛,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約束留守官員的人質,除了其他兵馬都拼光了,才會輪到他們上陣搏殺,但馮翊、孔熙榮登上戰船,心裏還是有一種心慌悲壯之感。

很多人都不覺得三皇子能守住淅川城,也不覺得杜崇韜能守住襄州,那這次西進的十數萬兵馬進入荊襄,很可能就會迎來剛獲大捷的梁軍主力的迎頭痛擊。

更何況到馮翊、孔熙榮這一層次,也都知道朝中對潭州存有極深的擔憂了,並不覺得陛下緊急給潭州節度使馬寅加兵部尚書銜以及緊急往鄂州所增援一萬兵馬,就真能安穩住潭州。

這一次西征,真可以說是前程未蔔。

看到身為此次招討軍副將之一的信昌侯李普登上他們的戰船,馮翊拉著孔熙榮湊過去,小聲問道:“李侯爺,最近可有三皇子他們的消息,淅川城還在我們的手裏吧?”

“怎麽不在?你們亂問什麽?”李普沒好氣的瞪了馮翊一眼,勒令他們站回到隊列之中。

龍雀軍在主力隨三皇子楊元溥進入荊襄,原本在金陵僅留下一都精銳,但這次還是額外征調三千多受訓過的丁壯,將一都兵馬編到五千余人參加這一次的西征。

信昌侯李普之前是無法直接染指龍雀軍的指揮權,但這次事出從權,他作為天佑帝親點的副將之一,主要還是負責龍雀軍這一部分兵馬的指揮,周元、張潛等人也一並隨征。

雖然信昌侯李普昨日在宮中還看到淅川派回來的信使——襄州城徹底被朱裕所親率的梁軍主力圍困住,杜崇韜都沒有辦法派人突圍出來送信——但信使從淅川城出發是十數日前,是內侍省少監沈鶴及右校署材官楊恩到淅川城後的當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