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風聲(第2/3頁)

最終還是天佑帝的旨意打消西北面行營內部的爭議。

天佑帝是很想削壽州節度使徐明珍的兵權,那樣的話,他不管廢不廢嫡,都不會引起難以控制的變亂,但他同時絕不願意看到壽州軍被擊潰或被擊滅,以致蔡、申、光、壽諸州皆陷落梁軍之手,但帝國整個北線的疆域,將變得脆弱不堪,梁軍隨時能威脅到長江沿線。

作為一手締造楚帝國的天佑帝,頭腦還是清醒的。

他沒有抱以壽州軍與梁軍兩敗俱傷的幻想,對西翼兵馬消極應對梁軍頗為不滿,十二月底傳到襄州的諭旨,更是嚴禁杜崇韜將兵馬都撤到漢水南岸。

這也終結了西北面行營內部的爭議。

不過,此時以潭州節度使世子馬循為首的右前部兵馬,都從桐柏山西麓的防寨撤回到棗陽,全力防守桐柏山與大洪山之間的缺口,防備梁軍穿插到東面的隨州去;而夏振見無法撤到漢水以南,也擅自率郢州兵放棄內鄉城,西進形勢更險峻的淅川城,與黃州司兵參軍鄭暉會合。

這麽一來,就將丹江下遊約六七十裏長的河道暴露出來。

丹江從滄浪城(均縣故城)流入漢水。

滄浪城(均縣故城)與外界主要還以水路相通,除此之外,就是沿丹江東岸以及漢水北岸,有道路向北通往內鄉、向東通往樊城,但道路都相對狹窄險峻,梁軍大股兵馬輕易不敢闖進來,要不然的話,很容易會被包餃子。

丹江從滄浪城往北,過秦嶺余脈黑龍山之後,河道是南北走向,河道的西岸皆是崇山峻嶺,但東岸有六七十裏的缺口,主要是位於黑龍山與伏牛山之間、幾十米到二三百米高度不等的丘嶺地形,談不上多險峻。

沒有東北角內鄉城的庇護,梁軍大股兵馬進入南陽盆地內部,便能直接越過這一帶的低矮丘山,飲馬丹江,接下來就有可能切斷滄浪城與荊子口的聯系。

知道夏振棄守內鄉城的消息時,韓謙當時在襄州,急得直跺腳,但也只能當夜便馬不停蹄沿漢水西進,經滄浪城,從黑龍山以東的丹江殘道北上,帶著左司斥候,趕到距離滄浪城六十裏外的鐵鱷嶺。

鐵鱷嶺位於丹江的東岸,往北不到十裏,丹江河道在那裏形成一個差不多九十度的大直角,往西拐入秦嶺西南麓的崇山峻嶺之中。

鐵鱷嶺的主峰高僅六十余丈,但地形頗為險峻,站在山巔,眺望左右,有不少縱橫交錯的殘道及荒廢的村寨靜靜的潛伏在大雪之下,分布於從內鄉城到黑龍山七十余裏間的丘嶺之間,並沒有什麽萬夫莫開的險隘,能阻止梁軍兵馬進抵到丹江沿岸。

韓謙站在鐵鱷嶺的主峰上,甚至還能看到身披黑色袍甲的一股梁軍斥候,在不到二十裏外的荒野遊蕩——從那裏再往東就是一馬平川、有兩三百裏縱深的南陽盆地。

要是夏振還率兵駐守東北方向二十余裏外的內鄉城,梁軍斥候是不敢這麽放肆的在這一帶活動的。

朝陽照耀雪地,四周白亮,六艘烏篷船沿水而下,在鐵鱷嶺山腳下靠岸。

看到李知誥跳下江灘,韓謙帶著田城、奚荏等人,很快走下鐵鱷嶺,去跟李知誥會合。

“都虞候怎麽親自過來了?”韓謙問道。

“夏振這狗賊怯戰,棄守內鄉城,丹江這一段水道的側翼都暴露出來,我擔心梁軍有控制丹江水道的意圖,而襄州那邊反應遲緩,便先率一營兵馬過來有備無患,”李知誥他率兵馬從丹江上遊趕過來極快,說道,“沒想到你我想到一處去了,你也早一步趕到鐵鱷嶺。”

“我昨天夜裏得到消息,便勸殿下去見杜崇韜,爭取調高承源所部過來,但等不到殿下見杜崇韜的結果,我先趕過來察看梁軍的動向,”韓謙說道,“你率一營兵馬趕到,我倒是可以稍稍寬心,至少能睡兩三天的安穩覺。”

“你預判梁軍會怎麽打?”李知誥問道。

“你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韓謙告誡李知誥道,“梁軍進入南陽盆地,接下來怎麽打,已經不是先鋒將韓元齊能決定的事。我要是梁軍主帥韓建,便令韓元齊不顧一切代價,先控扼丹江水道,之後與關中兵馬夾攻荊子口。這麽一來,其關中征集的糧秣、兵馬,便能從武關直接沿丹水而下,支撐其南線主力在南陽盆地內部的作戰!”

李知誥點點頭,他也是如此判斷的。

梁軍進抵到樊城,雖然到南陽盆地北面的方城口都是一馬平川,但也有三百裏的陸路。

特別是鄧襄楚軍沒有放棄兩側山地險隘的情況下,南線梁軍的補給壓力會很大。

另外,梁軍此次作戰,主要從洛陽以東的地區征集糧秣,要保證近二十萬兵馬以及差不多數量的民夫,壓力依舊很大。

倘若從洛陽以西的關中地區征集糧草,經潼關東進,再往南到汝州、許州,再從汝州、許州,運抵到前線,還是相當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