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相同命運(第2/3頁)

與來歙不一樣,來歙死後,遺體是被運回到洛陽,而岑彭死後,他的遺體很難運回洛陽,其一是路途遙遠,其二,漢軍現在根本無法回撤。

一旦回撤,資中的公孫恢、王元必定率領蜀軍堵截,如此一來,他們這支僅有五萬人的漢軍,要被蜀軍團團包圍,有全軍覆沒之危。

岑彭的遺體只能在武陽這裏,就地安葬。岑彭死了,但蜀地的百姓們都有記得岑彭的仁德。

蜀地的百姓們自發的在蜀地為岑彭立廟,祭拜這位在蜀地推行漢制,又愛民如子的征南大將軍。

一個人是否仁德,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百姓們說了算。

在敵人的勢力範圍內,讓敵人領地內的百姓們立廟拜祭,岑彭的人品可見一斑。尤其是和岑彭後面的那位吳漢相比,蜀地百姓的確是該懷念岑彭。

岑彭的遇刺而亡,不僅讓漢軍和百姓們悲痛不已,就連前來投奔岑彭的蜀地官員,也同樣痛心不已。岑彭率軍推進的速度實在太快,蜀地很多前來投奔的官員,都在趕過來的路上,還沒見到岑彭呢,其中官職最大的是仁貴,他也是被公孫述冊封的異姓王之一,王號邛谷王。

岑彭遇刺而亡的消息傳到成都,成家朝廷上下,簡直是如釋重負,如同過年一般,無不歡天喜地,群情鼓舞。

消息傳到洛陽,洛陽朝廷,立刻陷入一片震驚和悲痛當中。

眼瞅著岑彭要攻陷成都,平蜀之戰,勝利在望,偏偏在這個關鍵節點,岑彭遇刺而亡,這太要命了。

人們從南征軍身上,仿佛又看到了西征軍的影子,難道,南征軍的伐蜀,也要和西征軍一樣,半途而廢,也要像西征軍那樣,打到一半,全軍回撤?

這是不存在的。

來歙死後,無論是耿弇,還是蓋延,都無力接管西征軍,而岑彭死後,在他的後面,還有一座在夷陵修船的吳漢呢。

吳漢無論是威望、聲望還是領導力、統率力,接替岑彭,統領南征軍,那是綽綽有余。

在夷陵的吳漢,聽聞岑彭遇刺而亡的消息後,也是極為震驚,再三確認消息的準確性,得到肯定的回復後,吳漢倒吸口涼氣。

吳漢和岑彭之間,要說一點心結沒有,那也是不可能的,南征軍是吳漢創建的,然後被岑彭接手了過去;討伐公孫述,吳漢是主將,然後又被岑彭接手了過去。

對於岑彭的遇刺,吳漢的心裏卻談不上有多高興,畢竟是己方折損了一員大將,他擔心的是,岑彭所率領的那五萬漢軍精銳。

這五萬漢軍都打到廣都了,距離成都只有幾十裏,這個時候岑彭死了,這五萬將士怎麽辦?

他們還能從益州腹地平安無事的撤出來嗎?就在他們背後,駐守資中的公孫恢、王元,能給他們原路返回的機會嗎?

五萬漢軍將士,生死系於一線,隨時可能被蜀軍圍而殲之,吳漢聽聞岑彭的死訊後,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五萬漢軍,同時也驚出一身的白毛汗。

他第一時間寫了一封書信,派人送給武陽的臧宮。

書信中,吳漢以大司馬、漢軍主帥的身份,首先任命臧宮為軍中主將,然後告訴臧宮,趕緊率軍南撤,不能原路返回,更不能留在原地不動,要率軍南下到南安。

南安依山傍水,易守難攻,且城內囤積著犍為郡大量的糧食,己方搶先攻占南安,在南安駐守個三五個月,不成問題,以守待援,可保全軍將士的性命。

岑彭死後,五萬漢軍已經亂了套,這個時候,吳漢的書信被人快馬加鞭的送到武陽,無異於一場及時雨,大大穩定住了漢軍的情緒和軍心,也讓漢軍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正如吳漢所言,他們這支深入敵營腹地的漢軍,回撤是送死,留在原地也是等死,為今之計,南下是唯一的出路。

關鍵時刻,臧宮接替岑彭,扛起主將的大旗,先是召回駐紮於廣都的騎兵,然後率部南下。

漢軍要撤走,那些投奔漢軍而來的百姓們,紛紛要求跟隨漢軍一同南下到南安。

臧宮本不願意帶上這些蜀地百姓,與己方而言,這些百姓都是累贅,而且其中指不定還隱藏著多少暗藏禍心的刺客呢。

但想到岑彭生前對待蜀地百姓態度,臧宮最終還是帶上了這些百姓。

得知漢軍要南下的消息,現在成都朝廷的大臣們可都來了精神,一個個紛紛向公孫述請纓出戰。

公孫述派出他的兄弟,公孫光率領五萬蜀軍,追擊漢軍。

因為漢軍當中混有大批的百姓,漢軍南下的速度想快也快不起來,眼瞅著公孫光要追殺上來,臧宮率部,調頭殺個回馬槍,迎擊蜀軍。

岑彭遇刺而亡,漢軍將士皆悲憤交加,心中都憋著一團怒火。

現在兩軍交戰,漢軍把胸中怒火都發泄到蜀軍身上。雙方的交鋒,漢軍於正面戰場,擊潰追來的蜀軍,把公孫光這支蜀軍,殺了個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