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家庭聚會(第2/3頁)

鄧禹淡然一笑,說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兮旦福,多學一門技藝,總是沒有壞處的!”哪怕以後家道中落,子女們也不至於流落街頭,餓肚子。

就教育子女這方面,鄧禹的確是厲害。鄧禹有子女一十三人,每人都有精通一門技藝。

要知道鄧禹可是劉秀最寵信的大臣之一,而且有四個縣的封地,用家財萬貫來形容也毫不為過,在當時,除了皇室,鄧家稱得上是第一大家族。

但即便是這樣,鄧禹的心中依然存有危機感,依然讓子女學藝傍身。雖然子女們所學的技藝都未能用得上,但從中不難看出鄧禹小心謹慎和未雨綢繆等特性。

聽了鄧禹的話,朱祐不以為然地揮揮手,滿不在乎地說道:“仲華,你可真是杞人憂天,多此一舉!有陛下在,我們還讓子女學那些東西有何用?”

鄧禹淡然一笑,沒有多說什麽。劉秀倒是有被觸動到,說道:“仲華所為,讓我心有所感啊!我對太子、輔兒、康兒、陽兒的管教,似乎有些太寬松了。”

大臣的子女都如此上進,皇家的子女,又哪有資格不努力呢?

鄧禹向劉秀擺擺手,正色說道:“陛下,太子和幾位皇子、公主都被教育得很好,尤其是太子,小小年紀,宅心仁厚,甚至比陛下更加仁德!”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劉秀暗暗皺了皺眉,喃喃嘀咕道:“太子比我更仁德……”

朱祐誤會了劉秀的意思,他連忙打個哈哈,笑道:“陛下多慮了,太子仁德,這是件好事啊,將來必造福天下,造福漢室!”

劉秀可不覺得自己是仁德之人,更確切的說,只有懂得把握時機的仁德,那才是一位好皇帝,而不懂得把握時機、只知一位仁德的皇帝,那就是個蠢貨!

即便懂得如何利用仁德,來為自己增加威望,劉秀還是得重用一大批的酷吏,要借用酷吏來對一些人和一些事下狠手。

劉強的確很善良,也沒什麽心機,德行頗高,這對普通人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但對一位太子來說,他將來真的能成為一個好皇帝嗎?

劉秀感覺自己的心是一沉再沉。

鄧禹太清楚帝王之術了,他也很清楚一位皇帝需要具備什麽。

劉強的老師是宋弘,宋弘把他的那一套仁義道德,都傳授給了劉強,就品德而言,劉強絕對沒話說,但品德好並不等同於好皇帝。

鄧禹笑了笑,說道:“就德行而言,陽兒比太子要差一些,但陽兒更聰明,心思也更靈巧,無論學文還是學武,都能舉一反三,將來,陽兒必會成為太子的左膀右臂!”

劉秀聞言笑了,點頭贊同道:“陽兒的確是個聰明的孩子,在我的這些子女當中,也屬陽兒最聰明,最懂事!”

鄧禹是劉陽的老師,就內心而言,他絕對希望劉陽能成為太子。

但廢掉現太子,另立劉陽為太子,這件事太大,關系到國運,關系到漢家的興衰,可不是簡單的三言兩語就能一蹴而就的。

用力過猛,反而會引起天子的戒心,這對劉陽十分不利。

所以,鄧禹也就是點到為止,只是在劉秀面前稍微提了一下太子太過仁善,緊接著,他便把話頭扯到劉陽身上。

劉陽還不到五歲,但已經學完了《春秋》,鄧禹對劉陽的聰明,那是贊不絕口。

劉秀也聽得高興,時不時地哈哈大笑起來。

朱祐在旁還挺配合的,被鄧禹說得一愣一愣的,喃喃嘀咕道:“陽兒這麽小就學完《春秋》了?我家商兒,大字還不識幾個呢!”

劉秀聞言,更是大笑起來,指著朱祐說道:“阿祐長年待在軍中,對孩子自然是疏於管教,我看,以後就讓商兒入宮和陽兒一塊學習好了!”

朱祐不以為然地擺擺手,說道:“商兒現在還小,學那麽多又有何用?”

劉秀白了朱祐一眼,和鄧禹繼續聊起來,向鄧禹打聽劉陽的學習情況。

將來劉陽能成為太子,並順利登基,鄧禹這位老師,當真是功不可沒,從中出了大力氣。

而劉陽對鄧禹也是極好,即便劉陽已經做了天子,鄧禹若生了病,劉陽都要親自去探望。

劉陽在排雲台二十八將時,把鄧禹排在第一位,這絕對不讓人意外,完全是在情理之中,即便鄧禹的功績遠不如吳漢。

這場在皇宮裏舉辦的家庭聚會,可謂是賓主盡歡,臨出宮之前,朱祐對劉秀說道:“陛下,臣聽子顏說,這幾日就要兵發代郡了!”

劉秀點點頭,握住朱祐的手,意味深長地說道:“此戰艱險,阿祐在代郡對敵時,一定要多加小心!”

朱祐笑嘻嘻地說道:“陛下放心!區區盧芳小兒,臣還不放在眼裏!”

劉秀嘖了一聲,眉頭緊鎖地說道:“兩軍陣前,最忌輕敵,不要因為和蜀軍打仗打多了,就輕視盧芳,盧芳有匈奴人相助,切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