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出謀劃策

選擇太子太傅,其實就等於是在給太子選個幫手。

這個幫手既要教導太子,也要輔佐太子,還得堅固太子的地位,壓制其他皇子的競爭等等。所以,選太子太傅絕非一件簡單的事。

聽了陳志的這番話,郭聖通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原本陛下要選大司馬為太子太傅,可自己不同意,現在自己又要反悔,這實在有些難以啟齒。

郭聖通嘆息一聲,緩緩閉上眼睛,說道:“等找到合適的機會,我與陛下再說說吧!”

且說劉秀,他到了中德殿,沒多久,一名渾身塵土的尉官走了進來。他進入大殿後,單膝跪地,插手施禮,說道:“微臣代郡郡軍校尉張榮,拜見陛下!”

劉秀問道:“張校尉,代郡出了什麽事?”

張榮眼圈一紅,哽咽著說道:“盧芳……盧芳引軍入侵代郡,現已攻克郡城,太守……劉太守殉國!”

他此話一出,劉秀臉色頓變。他眯了眯眼睛,凝聲問道:“盧芳派出多少兵馬入侵代郡?”

張榮顫聲說道:“回稟陛下,盧芳麾下八萬兵馬,另有匈奴奧日逐王率兩萬匈奴兵馬,還有烏桓近一萬兵馬,合計十余萬眾。”說到這裏,張榮再忍不住,嗚嗚痛哭起來,邊哭著邊說道:“劉太守明知不敵,卻不肯棄城撤走,只是讓微臣回京報信,劉太守還說……食君之祿,報君之恩,他以身殉國,方……無愧於漢室……”

說到最後,張榮已是泣不成聲。

劉秀聽後,眼圈也紅了。這位代郡太守劉興,和劉秀不是宗親關系,當時還有一位劉興,和劉秀是宗親,有段時間曾一度被封為長沙王,只不過和劉秀的血緣關系太遠,後來又被撤了王位,改封為侯。

代郡太守劉興,在能人輩出的劉秀麾下,屬於名不見經傳的一位,但這並不代表他是個庸才。

劉秀麾下的能人太多,畫像被掛進皇宮裏的,就有雲台二十八將,後來又增加到雲台三十二將,可謂是將星璀璨,掩蓋住了很多人的光芒,劉興便是其中一個。

面對強敵,劉興臨危不亂,先將城內的百姓轉移出城,而後他親自率領郡軍守城,抵擋強敵,寧死不退,光是這份決心和勇氣,就足以讓人打心眼裏敬佩。

即便代城被敵軍攻破,劉興也沒有想過要投降,或者要逃走,而是組織殘部,於城內繼續與敵軍血戰到底,當真是做到了戰至一兵一卒也不後退一步的地步。

劉秀慢慢握緊了拳頭,問道:“張校尉,現在代郡的情況如何?”

張榮跪地叩首,說道:“陛下,微臣也不知代郡現在的具體情況,微臣只知,代城淪陷,劉太守陣亡。代郡各縣,現在恐怕都危在旦夕。”

劉秀點點頭,揚頭說道:“虛英!”

“屬下在!”虛英從大殿外面走了進來,插手施禮。

劉秀說道:“送張校尉出宮,到驛舍休息。”

“是!陛下!”虛英答應一聲,走到張榮近前,柔聲說道:“張校尉,請起!”

張榮向劉秀再次磕個頭,而後顫巍巍地站起身,然後在虛英的攙扶下,一瘸一拐地走出大殿。

等張榮走後,劉秀狠狠拍了下桌案。盧芳就如同一頭毒蛇,要麽隱忍不發,一旦發動,那就是致命的一擊。

盧芳和隗囂、公孫述不同的是,他不是孤軍作戰,他擁有兩個強有力的幫手,一個是匈奴人,一個是烏桓人。

武帝時期,漢軍大破匈奴,把匈奴人逐出漠南,從那時開始,烏桓臣服於漢,烏桓人紛紛南下,遷移到幽州的上谷、漁陽、遼東、遼西等地的北部定居。

與此同時,他們也負擔起幫著漢人抵禦匈奴人的任務。

王莽篡位後,中原與周邊番邦的關系開始全面惡化。

以王莽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就是個典型的民族主義者,有強烈的種族歧視欲望。在他眼中,除了中原,周邊番邦都是卑賤、低等的,出於這種心理,王莽做出一連竄匪夷所思的事。比如把高句麗改為下句麗,把高句麗王改為下句麗侯,其結果就是高句麗不堪受辱,與中原開戰。還有,王莽看匈奴單於的玉璽不順眼,把人家的玉璽騙走了,還回去一顆匈奴單於印章,其結果是匈奴人不堪受辱,又與中原開戰。王莽在位期間,正經事沒幹幾件,像這種煽風點火、不著調的事倒是幹了不少。

中原與匈奴人的再次交惡,也正是在王莽執政後爆發的。烏桓人也同樣沒能得到王莽的善待,深受王莽朝廷的盤剝。烏桓人幫著漢人守邊,抵禦匈奴,結果還受到漢人朝廷的欺壓和盤剝,烏桓人當然也不幹了,他們與匈奴人化敵為友,串通一氣。這便是盧芳能同時找來匈奴、烏桓這兩大幫手的原因。

這次盧芳派出麾下大將賈覽,出其不意的偷襲代郡,與賈覽一道的還有匈奴軍和烏桓軍,三路大軍,齊頭並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到代郡的郡府代城,導致代城數千守軍,以及代郡太守劉興,前部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