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國之才(第2/3頁)

朱浮縮了縮脖子,向劉秀欠欠身。董宣則是面沉似水,呼哧呼哧的直喘粗氣。

劉秀問道:“這次來了多少流民?”

朱浮正色說道:“回稟陛下,有近萬之眾。”

竟有這麽多……劉秀轉頭看向董宣,後者回道:“不少於八九千。”

劉秀問道:“他們是從何地而來?”

“一部分是從荊州而來,一部分是從豫州而來。”

劉秀在大殿裏來回踱步,沉吟片刻,向他二人揮了揮手,說道:“都起來吧!”

“謝陛下!”

劉秀又徘徊了一會,停下腳步,問道:“從荊州來的流民,為何不去南陽?”

董宣說道:“陛下,據微臣所知,荊州之流民,主要就是來自於南陽。”

見劉秀揚起眉毛,董宣解釋道:“許多百姓在向南陽遷徙的時候,已經把自家的房子和田地都賣掉了,可他們到了南陽之後才發現,已經無地可用。”

更確切的說,他們已經買不起南陽的土地,南陽的土地一天一個階,蹦著高的往上漲,現在又哪是普通百姓能買得起的?

現在南陽土地大規模的集中在王侯貴胄、士族門閥以及大地主的手中。

南陽當前的情況是,很多百姓慕名而來,可到了南陽之後才發現,這裏的土地自己根本買不起,但自家的房子和土地又都賣掉了,無家可歸,迫不得已,人們只能向洛陽這邊流浪。

劉秀思前想後,幽幽說道:“百姓流亡到洛陽,朝廷也沒有拒之門外的道理啊!”

董宣聞言,急忙向前叩首,說道:“陛下聖明!”

朱浮白了他一眼,對劉秀正色說道:“就算陛下能救濟眼下這批流民,但卻是治標不治本,將來可能還會有第二批、第三批乃至更多的流民湧入京城,屆時,陛下又當如何?”

他這麽一問,把劉秀也問住了。朱浮說道:“連年征戰,百姓流離失所,直至現在,天下都未能大定,流民之多,不計其數,朝廷能救濟一批、兩披,又哪能救濟得了全部?”

董宣正要說話,朱浮繼續道:“另,陛下連續頒布廢奴令、大赦令,這……這也使得流民的數量變得更多。”

聽聞這話,董宣識趣的閉緊嘴巴。現在朱浮談到的已屬國策範疇,不是他這個區區的小縣令能插嘴的。

其實,劉秀雖然繼承的是漢室,但對於王莽推行的一些政策,他也有采納延用,其中之一便包括廢奴。

王莽推行廢奴令,始終都沒起到太好的效果,沒有好效果,並不代表這條法令不夠好,劉秀就覺得應該廢除奴隸。

在劉秀這一生的執政期間,先後推了九次廢奴令,可見他對廢奴的決心有多大。

現在朱浮就是在拿這件事來說事,隱隱有指責劉秀,推行廢奴令而造成社會上出現大量流民的狀況。

董宣詫異地看著朱浮,暗暗咧嘴。

其實他對朱浮的印象並不好,感覺朱浮就是個十足的小人,不說朱浮別的事,單說他構陷彭寵吧,活生生的把彭寵給逼反了,這給朝廷造成多大的麻煩和危機?

在董宣的心目當中,朱浮就是個向上獻媚,向下作威作福,妒賢嫉能之輩。

可現在來看,似乎也不完全是那樣,朱浮竟然敢當著天子的面,說天子的法令有問題,不論他指責的是對是錯,單單是這份膽量,的確挺令人刮目相看的。

劉秀看了朱浮一眼,問道:“叔元是說我,不該推行廢奴令?”

朱浮反問劉秀道:“陛下覺得,莽賊該不該推行廢奴令?”

劉秀還沒說話,董宣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朱浮瞥了他一眼,問道:“董縣令可是身體不舒服?”

董宣則是別有深意地看眼朱浮,那深邃的眼神,好像在問:你瘋了吧你?你竟敢拿陛下去比王莽?你這不是在成心找死嗎?

等董宣止住咳聲,劉秀又看向朱浮,不耐煩地說道:“王莽推行廢奴令失敗,並不代表他有做錯。”

“倘若做得沒錯,又為何會失敗?”

朱浮據理力爭的步步緊逼。劉秀眉頭緊鎖,這件事真讓他分析個子午寅某,他還真分析不出來,但就直覺而言,他認為奴隸就應該被廢除。

見劉秀說不上來,朱浮從坐席上站起身形,在大殿裏邊走動邊說道:“王莽推廢奴令,效果甚微,陛下推廢奴令,效果倒是有,但接踵而至的問題也來了,就是導致大量的無家無地的流民出現。”

“廢奴令不是不能推,而是在推廢奴令之前,朝廷一定得先想好要如何應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狀況,不然,大量的奴隸變成平民,他們沒有家,沒有地,沒有飯吃,只能被活活餓死,如此一來,還不如繼續給主子做家奴呢!在這種情況下,陛下的廢奴令,豈不是又要走上莽賊的老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