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駐足不前(第2/3頁)

劉秀為人向來賢明仁德,他二人與劉秀又沒有舊怨,主動前去投靠,想來劉秀也不會難為他倆。

結果他倆不僅預料對了,而且劉秀對他二人的禮遇,遠遠超出了兩人當初的設想。

鄧曄和於匡的心裏,自然對劉秀感恩戴德,此時兩人也在心裏打定了注意,以後就在劉秀的麾下稱臣了。

他倆把這段時間自己的遭遇向劉秀講述了一遍,而後又詳細講起荊州的情況。

目前,荊州可算是全國情況最為復雜的一個州。

更始舊臣,紛紛跑到荊州,建立自己的割據勢力,這就已經夠亂的了,可荊州的地方豪強,又時不時的揭竿而起,占地為王。

這種情況愈演愈烈,百裏之地,常常並存著三、四股不同的割據勢力,互相敵對,但又相互制衡。

劉秀沒去荊州,但只聽他二人的講述,就覺得頭大。

鄧曄和於匡投奔劉秀沒過幾天,劉秀於洛陽南郊,建造社稷壇,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劉秀正式明確,漢主火德,崇尚赤色。

也就在劉秀於洛陽建造社稷壇的同一個月,霸占長安的赤眉軍終於堅持不住了。

主要是赤眉軍早已斷糧。原本赤眉軍的勢力,遍布青州、徐州、兗州、豫州,糧食從來都不是問題。

可赤眉軍為了攻占長安,傾巢而出,導致他們在青州、徐州、兗州、豫州的大部分勢力都土崩瓦解。

就算還有忠於赤眉軍的勢力存在,也很難把糧食運送到長安,畢竟中間還隔著劉永勢力、劉秀勢力。

數十萬的大軍在長安,每日的糧食消耗都是天文數字。為了籌集糧食,赤眉軍把三輔地區都不知道搜過了多少遍,三輔百姓,屍殍遍野。

百姓們活不下去,就只能跑。這時候,鄧禹已率軍占領夏陽,也就是現在陜西省的韓城,距離長安,差不多有四百裏左右。

人們聽說鄧禹治軍嚴謹,軍紀嚴明,愛護百姓,三輔的百姓便紛紛向夏陽那邊跑,前去投靠鄧禹。

鄧禹軍接收的百姓,多的時候一天能達到數千人之眾。鄧禹和劉秀是同窗,他二人的性格的確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對待百姓,鄧禹十分體恤,率軍每到一地,都要親自去視察當地的民情,看到有挨餓的百姓,便拿出軍糧,分於百姓。

鄧禹善待百姓,自然是深得百姓們的愛戴。鄧禹的車架,四周經常會聚集起好多白發蒼蒼的老叟,以及牙牙學語的孩童。

就連遠在洛陽的劉秀,都聽說了鄧禹這邊的情況,好特意給他寫了好幾封的表揚信。

三輔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漸漸的,當年繁華無比的三輔地區,現在都快變成了一處死地。

數十萬的赤眉軍,在長安是真的熬不下去了。底下餓極了的兵卒,甚至都在長安城內,四處搜捕百姓,將其殺死,分而食之。

赤眉軍的幾名首領,樊崇、徐宣、逢安、謝祿、陌鄢等人湊到一起一商議,一致認為長安是不能再繼續待了,他們必須得率軍撤走,不然的話,全軍將士,就得被活活餓死在長安城內。

不過己方該往哪裏撤,現在成了一個問題。樊崇、徐宣、逢安、謝祿等人意見相左,各持己見,爭執不下。

按照徐宣、逢安、謝祿等人的意見,己方得向東撤退,青、徐、兗、豫四州皆在東邊,那裏可是己方的根基所在,要撤退,己方理應往東撤。

可樊崇不同意他們的主張,確切的說,是陌鄢認為現在向東撤退,已不現實,無論是劉秀還是劉永,都不可能放過他們。

唯一的出路,是向西撤退。樊崇認同陌鄢的分析,所以在會議中,他一直都主張率軍西去。

赤眉軍的內部出現分歧,鄧禹那邊,也同樣出現了分歧。目前鄧禹軍已經接近長安,麾下的將領們紛紛主張入關,一鼓作氣,拿下長安。

不過鄧禹沒有接受部下們的意見,在鄧禹看來,己方人數雖多,但其中多為前來投奔的百姓,並沒有戰鬥力,己方真正的可戰之兵,與赤眉軍的兵力相差懸殊,現在己方實在不宜與赤眉軍正面交鋒。

鄧禹遲遲不肯向長安進軍,下面的將領們急,洛陽那邊的劉秀也急。

洛陽。

劉秀和陰麗華一同吃晚飯的時候,接到西線傳來的戰報,鄧禹率軍攻克北地。

看到這份戰報,劉秀眉頭緊鎖,把手中的筷子拍在桌子上。陰麗華見劉秀臉色不佳,好奇地問道:“陛下,怎麽了?可是鄧公出事了?”

劉秀隨手把戰報遞給了陰麗華。後者接過來一瞧,笑了,說道:“鄧公攻克北地,這是捷報啊!”

北地是什麽地方,那裏是現代的甘肅省。鄧禹與長安,原本已近在咫尺,可他沒有率兵打長安,卻率兵往西去了。

劉秀想了想,也就明白鄧禹的心思。長安有數十萬眾的赤眉軍,鄧禹不願率軍與之力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