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我為天子(第2/3頁)

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二。終於到了劉秀登基大典的這一天。

千秋亭業已搭起一座七、八米高的高台。高台的下面有祭祀台,高台的上面,也有祭祀台。

高台的四周,全是漢軍將士,放眼望去,黑壓壓的人山人海,無邊無沿。

隨著嗚嗚悠長的號角聲響起,數十名高舉著火把的魁梧漢軍,腰板挺得筆直,將高台的四周一圈的柴火點燃,這是燒柴祭天。

祭司們則是殺牛宰羊,這是祭神。

等到祭神的儀式過後,身穿冕服的劉秀,一步步地走上高台。

當時沒有龍袍的說法,都是稱為冕服。

冕服並非黃色,而是上玄下赤。黑色的上衣,紅色的下裳,黑代表著文德,紅代表著武德。在劉秀的頭上,戴著玉質的十二旒冕冠。

因為天子冕冠的前後,各懸著十二條玉珠串,故稱為十二旒冕冠。冕冠的兩側,各垂落一條絲帶,系於劉秀的下顎。

絲帶靠近耳朵的部位,兩邊都懸著一顆玉珠,並不把耳孔堵住,而是懸在耳旁,這是提醒天子,勿聽奸臣讒言,成語‘充耳不聞’也就是從這來的。

劉秀的腰間,系著紅色的帶子,帶上系著黃繩,黃繩系著天子印綬。

再往下看,紅色的下裳外面,是兩條長長的紅帶,那是冕服的蔽膝,腳上是一雙紅色的鞋子,名為赤舄(xi)。

劉秀這一身的天子行頭,十分考究,完全是依照漢法制作出來。

他順著台階,走到高台的頂端。

站在這裏,環顧四周,下面密密匝匝的全是人。何謂天子?天子可以俯視眾生,而眾生卻只能仰視於他。站於這座高台之上,就是對天子最直觀的詮釋。

當初劉玄稱帝的時候,嚇得渾身直哆嗦,現在劉秀稱帝,他心裏倒是沒有害怕,只是感觸良多。

當年,他只是個跟隨大哥起兵造反,窮到連戰馬都沒有,只能騎牛上陣的鄉下小子罷了,別說旁人,即便是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能有坐上皇位的那一天。

這一路走下來,他失去了太多太多的親人,也得到了太多太多的幫助,有失有得,有起有落。想到這裏,劉秀心中不由得五味乏陳。

他屈膝跪地。

隨著劉秀下跪,下面的將士們,也都紛紛跪了下來。一塊塊的方陣,人們皆整齊劃一的跪伏在地,場面之壯觀,令人心潮澎湃。

劉秀向前叩首,一拜天地,再向前叩首,二拜六宗諸神,再向前叩首,三拜歷代先祖。拜祭完天地、眾神、先祖,劉秀緩緩站起身形,扭轉回身,走到高台的邊緣,望著下面看不到邊際的人群,他揚頭大聲說道:“皇天上帝,後土神祇,眷顧降命,屬秀黎元,為人父母,秀不敢當。”

“群下百辟,不謀同辭,鹹曰:‘王莽篡位,秀發憤興兵,破王尋、王邑於昆陽,誅王郎、銅馬於河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

“讖記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秀猶固辭,至於再,至於三。群下僉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劉秀的這篇稱帝祝文,和大多數的稱帝祝文沒什麽分別,基本上都是同一套路。

首先是把自己的功績誇贊一番,像在昆陽之戰打敗了王尋、王邑,在河北殺了王郎、收服銅馬等等。

之後又提到了《赤伏符》中的讖語,說明天命是站在自己這邊的。

最後是假謙虛,說自己已經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辭了,奈何,天命不可違,我實在是沒辦法了,才不得不順應天命,只好稱帝登基。

至此,劉秀於鄗城的千秋亭,正式稱帝,登頂皇帝位。定國號為‘漢’,建元為建武。故,公元二十五年又被稱為建武元年。轟轟烈烈的東漢王朝,就此建立。

西漢和東漢,都是以漢為國號,其分水嶺就是王莽篡位的十五年。

西漢之所以稱之為西漢,因為西漢的國都是長安,長安位於西部,故稱西漢。而劉秀的東漢,國都定為洛陽,洛陽在東,故稱東漢。

劉秀,這位南陽舂陵的鄉下小子,一個務農高手卻又不太本分的農民,終於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逆襲。劉秀這輩子,有過好幾次的大逆襲,迎娶陰麗華是一次。

他能與陰麗華成親,說白了,這就是一次窮屌絲對白富美的逆襲。

他迎娶郭聖通,其實也差不多,屬空手套白狼,娶的是郭聖通,贏得的是十萬真定軍。

劉秀的稱帝之路,其中固然有運氣的成分,但也有他超高智商、情商的體現,另外,許許多多的人都或有意或無意地幫了他的忙。

其實,在劉秀帝王之路上,最大的障礙,並不是他的那些敵人們,而是他的大哥劉縯。只要有劉縯還在,皇位就永遠不可能落到劉秀的頭上,永遠都是劉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