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暗中私通

寇恂並不是以統兵打仗而擅長,治理政務才是他的強項,不過在這場河內之戰中,寇恂表現出了他機智敏銳的一面。

當馮異率領援軍趕到的時候,寇恂第一時間就喊出是劉秀率兵來援。

他在戰場上故意放出的這個假消息,令河內軍士氣大漲,反而讓洛陽軍士氣跌入谷底。此消彼長之下,寇恂和馮異硬是以劣勢的兵力,大敗五萬洛陽軍精銳。

洛陽軍兵敗後,蘇茂和賈強率領不足一萬的殘部,倉皇逃回河南。可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寇恂和馮異竟然率領著河內兵,也渡過黃河,追殺進河南。

被迫無奈之下,蘇茂和賈強只能硬著頭皮,帶著麾下的殘部,在河南境內又與寇恂和馮異展開一場交鋒。

毫無意外,這場交戰,依舊是以洛陽軍的大敗而告終,就連賈強,也戰死於亂軍當中。

蘇茂幾乎是光杆司令一個人逃回的洛陽。

寇恂和馮異率領河內軍,繼續乘勝追擊,一直打到洛陽城。戰敗的蘇茂,現在算是徹底被寇恂、馮異嚇破了膽,即便是朱鮪和李軼等人也都慌了。

洛陽城門緊閉,朱鮪和李軼等人避不出戰。現在,戰場上的局勢很詭異。

寇恂和馮異這邊,滿打滿算,也就兩萬兵馬,反觀洛陽城內,有大軍二十多萬,但就是這兩萬兵馬,卻把洛陽城內的二十多萬大軍,嚇得無一人敢出城迎戰。

蘇茂敗退回來後的解釋是,劉秀突然率領主力大軍,從北方退回到河內,己方是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才有此一敗。

朱鮪和李軼都認為現在城外的兩萬多敵軍,只是個幌子而已,敵方真正的殺手鐧,是劉秀所率領的主力大軍。

現在他們只不過是躲藏在暗處沒出來罷了。出於這方面的顧慮,朱鮪和李軼等人皆不敢出城迎戰。

寇恂和馮異率領著兵馬,在洛陽城外足足繞了三圈,而後,兩人才趾高氣揚的率領兵馬,回撤河內。

經此一戰,洛陽是徹底被打怕了,朱鮪和李軼對河內也再無想法,更不敢再派兵去偷襲河內。

朱鮪和李軼對河內沒想法了,可現在,馮異反而對朱鮪、李軼開始有很多的想法。朱鮪和李軼,並沒有表面和睦。朱鮪是大司馬,而李軼是舞陽王,他倆共同鎮守河南,掌管著洛陽二十多萬大軍,這裏面存在一個很微妙的關系,誰該聽說誰的。

論官職,那一定是朱鮪更高,畢竟是大司馬,可是論爵位,李軼更高,他是堂堂的王公。官職高的,爵位低,而爵位高的,官職低。

加上朱鮪和李軼都不是什麽心胸開闊之人,通過這些方面,馮異判斷,朱鮪和李軼之間,充其量是表面和睦,實際上定然是矛盾重重。

意識到這一點,馮異給李軼偷偷寫了一封書信。

這封書信的內容很長。書信開頭,馮異講了好幾個典故,像微子棄殷商而入周,像項伯背叛項羽而投靠劉邦,像王勃擁立代王而廢黜少帝,像霍光尊崇孝宣而廢劉賀。他舉的這些例子,想要說明的只有一條,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為人臣子,理當順應天道,只有這樣,才能成就一番大業。

而現在呢?劉玄昏庸,朝綱混亂,奸臣當道,賢臣被誅,赤眉更是來勢洶洶,已經打到了長安近郊,這樣的一個皇帝,你還要拼死去保著他嗎?

如果劉玄還可救,如果更始朝廷還可力挽狂瀾,你李軼又何至於受限於洛陽,偏居一隅?

當務之急,你應效仿古代先賢,效仿微子,效仿項伯,棄暗投明。當今天下,漢室微弱,異姓突起,唯一能光復漢室,中興漢室者,唯有蕭王一人。

現蕭王經營河北,平定叛亂,復興百業,豪傑英雄,紛紛來投,天下百姓,無不風靡。

蕭王之勢,如日中天,已然勢不可擋。倘若你還要死保著劉玄,死守著洛陽,等到我軍猛將兵臨城下之時,你悔之晚矣!

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生,一條死。棄暗投明,歸順蕭王,你便是當世之功臣,前途無量;死保劉玄,死忠更始,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

馮異的這封信,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既和李軼談當初共同反莽的同袍之情,也對他現在的所作所為,給予了威脅和警告。

這封書信,有順利傳到李軼的手裏,李軼把書信從頭到尾地看罷了一遍,倒吸口涼氣,同時也是驚出一身的冷汗。

劉玄要不行了,這一點,李軼能看得出來,劉秀在河北風生水起,如日中天,他更能看得出來,他思前想後,覺得馮異在信中所言,並非沒有道理。

只是讓他投降劉秀,他心中也充滿了顧慮。很簡單,當年害死劉縯的幕後真兇裏,便有他李軼一個。他和劉秀之間,可是有殺兄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