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代郡之亂(第2/3頁)

得知消息的張曄,迫不及待的帶人占領了郡府,控制了郡城桑乾。

與此同時,他還做了兩手準備,一手是與匈奴私通,他向匈奴人許諾下重金,請匈奴出兵援助。

另一手,是與起義軍五校軍私通,同樣是許諾重金,請五校軍出兵援助。

張曄不是個傻子,雖說他能趁著趙永不在,控制整個代郡,但想以代郡一郡之地,獨自對抗劉秀勢力,那無疑是以卵擊石。

但劉玄遠在長安,不可能給予他實際上的支持,他要對抗劉秀,就只能求助於外援。

而距離幽州較近的外援,一個是北方的匈奴人,一個就是河北的起義軍五校軍。

張曄想得挺好,但他也犯下一個錯誤。如果他只求助於五校軍,情況還能好一些,但他竟然求助到匈奴的頭上,這是幽州諸郡無論如何也忍不了的。

幽州諸郡,長年與匈奴人作戰,不知殺了多少的匈奴人,也不知有多少的將士死在匈奴人的手裏,雙方的仇恨早已深入骨髓,不可化解。

現在張曄引來匈奴人,進入漢地,這不是引狼入室嗎?

最先坐不住的就是上谷太守耿況。耿況向幽州各郡的郡府傳書,征調各郡的幽州突騎,其一是驅逐匈奴人,其二是平定張曄之亂。

在對待匈奴人的問題上,幽州各郡同仇敵愾,紛紛向上谷派出兵馬。

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裏,上谷便集結起一直三、四千人的軍隊,耿況任命自己的兒子耿舒為主將,統帥上谷以及幽州諸郡的聯軍,出兵征討代郡。

耿舒是耿弇的親弟弟,說起來,耿況的這兩個兒子,一個比一個善戰,耿弇是統兵打仗的帥才,他這個弟弟耿舒,也不遑多讓。

奉父親之命,耿舒率領幽州軍,從上谷郡直接突進到代郡。

由於耿舒來的速度太快,張曄重金請來的外援,五校軍還沒有到位,匈奴也只是派來三千匈奴軍,已做試探。

如果代郡這裏的戰事順利,匈奴會派出更多的兵馬進入代郡,到那時,他們要的可不僅僅是錢了,而且還要代郡的土地。

代郡的匈奴軍,正好碰上了耿舒統領的幽州軍。

幽州軍向來善戰,尤其是碰到匈奴人之後,將士們一個個就像是打了雞血,得到了buff加成似的。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以為耿舒為首的幽州軍,高舉著大漢的旗幟,對在代郡相遇的匈奴軍展開了猛攻。

雙方的兵力其實大致差不多,匈奴軍有三千多人,幽州軍也是三、四千人左右,可一仗打下來,幽州軍將匈奴軍殺得大敗,橫屍遍布山野。

只此一戰,幽州軍斬首匈奴軍兩千余眾,逃走者僅數百人而已。

耿舒統帥的幽州軍,大敗匈奴軍,消息很快也傳到邯鄲,劉秀聞之大喜,立刻封耿舒為復胡將軍。

張曄最大的依仗匈奴人被耿舒打敗,郡府震驚,當耿舒率領兵馬,長驅直入,抵達代郡郡城桑乾的時候,張曄麾下已無兵可派,全都跑光了。張曄自知無力抵抗,光著膀子,然後給自己來個五花大綁,出城投降。

對於張曄,耿舒倒也沒客氣,直接下令,斬首示眾。張曄及其同黨,悉數被殺,耿舒重新奪回代郡的控制權,而後,趙永才得以回到桑乾,繼續做他的代郡太守。

自己能重新回到代郡做太守,太靠耿舒相助,趙永自然對耿舒感恩戴德,於桑乾盛情款待耿舒以及他麾下的將士們。

張曄是死了,不過張曄在生前重金許諾過的五校軍可還在,當五校軍趕到代郡的時候,代郡這裏的戰事已經結束,張曄之亂也被耿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張曄許給他們的重金,自然也沒法去要了。

正所謂賊不走空,五校軍都到了幽州,又哪有空手而歸的道理?

代郡這裏有耿舒,看起來不太好惹,五校軍調轉矛頭,直接去攻上谷郡,打算趁著上谷兵力空虛,攻破上谷郡城,搶一把大的,然後再走。

這次五校軍可是傾巢而出,由首領高扈親自統帥,全軍將士,算上隨軍眷屬,總共二十多萬人,圍攻上谷郡城沮陽。

耿況能培養出耿弇、耿舒這麽善戰的兩個兒子,他自己又豈是等閑之輩?面對二十多萬的五校軍,耿況並不驚慌,鎮守在郡城,沉著迎戰,於城內征召壯丁,抵抗五校軍的攻城。

二十多萬人的五校軍,一連攻了五日,硬是沒能打下沮陽。

連續五天的攻城,導致五校軍上下疲憊不堪,可恰在這時,耿舒又率領幽州兵,回救沮陽。

在耿況和耿舒父子二人的裏應外合下,五校軍大敗,最終倉皇退出上谷郡,一路向南逃竄。

隨著五校軍敗走,由張曄引發的代郡之亂,才算徹底告一段落。不過此事之後,五校軍和劉秀勢力的仇恨也算是徹底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