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決戰前夕(第2/3頁)

還沒等他倆開口發問,只見一騎快速奔跑過來。馬上的這位騎士,劉植認識,正是主公貼身護衛之一的虛庭。

“虛庭先生!”別看劉植已被封為偏將軍,但在虛庭面前可不敢擺出官架子。能在主公身邊做事的人,別管官職高低,絕非泛泛之輩。

“劉將軍!”虛庭翻身下馬,向劉植拱手施禮,而後,他問道:“那位是西梁令?”

閆瑜身子一震,急忙向前叩首,顫聲說道:“下……下官閆瑜,叩見大人!”

虛庭大聲說道:“主公有令,西梁令獻城有功,往日之過,可既往不咎,能否繼任西梁令,可由劉將軍定奪!”

“末將遵命!”劉植急忙插手施禮。

閆瑜則是連連向前叩首,急聲說道:“謝大司馬不殺之恩!下官謝大司馬不殺之恩!”

虛庭沒有多加逗留,傳完劉秀的命令,他向劉植點了下頭,而後縱身上馬,撥馬而去。

等虛庭走後,閆瑜和李慶等人皆忍不住長松口氣。劉植上前,把他二人從地上攙扶起來,含笑問道:“閆縣令、李縣尉,植所言非虛吧?”

閆瑜和李慶聞言,又不約而同地下跪,向劉植叩首,說道:“今日若非得劉將軍提點,下官怕是已人頭不保!救命之恩,下官感激不盡!”

劉植再次把他二人扶起,解開身上的繩子,說道:“好了,我們入城說話!”

且說劉秀等將士,一路向東行進,先是路過西梁,而後又繞過昌成、扶柳,一路急行,風餐露宿,兩天後,已接近信都城。

還沒等劉秀軍抵達到信都城近前,前方先出現一支軍隊。這支軍隊的帥旗上,寫著一個鬥大的陳字。看到這面帥旗,人們也就知道對面的軍隊是何許人也了。

位於劉秀身旁的寇恂,望了望對面的大軍,說道:“主公,看來陳懿是把攻城的主力大軍都調過來,阻擊我軍了!”

劉秀點了點頭,攏目細看對面的軍隊。這支兵馬,兵力應該不下萬人,正中央的方陣,將士們皆是穿著黑色的軍裝,黑色的皮甲,典型的王莽軍打扮。

不用問便可猜出,中央方陣的將士,皆為陳懿召集的五縣縣兵。左右兩邊的方陣,人數稍少一些,穿著雜亂無章,武器也是五花八門,這必然是五校軍增援王郎的軍隊。

此時,陳懿擺出的是矩形陣。矩形陣是最基礎的陣法,沒有多余的花樣和變化,全軍將士排列的陣型,呈長方形,是進可攻、退可守,但攻不強、守也不強,看似比較平庸,但又沒什麽明顯漏洞的陣型。

見陳懿擺出矩形陣來應對己方,劉秀嘴角稍微揚了揚,說道:“陳懿沒有必勝之決心!”

以優勢兵力,卻擺出這麽個矩形陣出來,也等於間接表明了陳懿現在的心理,我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如果以矩形陣在正面交鋒中打輸了,任誰都挑不出來他的毛病。

其余眾人聞言,心裏都在暗暗嘀咕,倘若自己是陳懿,統帥一萬兵馬,對陣主公七千兵馬,估計也會擺出矩形陣來應對。

很簡單,主公的威名太盛了。昆陽之戰,主公以三千大敗莽軍四十萬,任誰和主公做正面交鋒,士氣都不會太高,也都會選擇保守陣型。

劉秀看了看左右,說道:“吳漢聽令!”

“末將在!”吳漢催馬出列,在馬上向劉秀插手施禮。劉秀說道:“你率漁陽騎兵,由敵軍左翼插入,直取中軍!”

“末將遵命!”

“耿弇聽令!”

“末將在!”

“你率上谷騎兵,由敵軍右翼插入,直取中軍!”

“末將遵命!”

“賈復!”

“末將在!”

“你率五百奔命,隨我正面擊敵,伺機而動,直取中軍!”

“末將遵命!”

此時劉秀所言的奔命,便是漢代大名鼎鼎的奔命軍。何謂奔命,奉命而行,聞命奔走,故曰奔命。

奔命軍都是精銳之士,且全是亡命之徒,只要上面有命令傳達下來,哪怕是刀山火海,他們也敢硬往裏面闖。

漢代有兩大敢死隊,一個是‘勇敢士’,另一個就是‘奔命軍’。

這兩大敢死隊兵種,全都是用來沖鋒陷陣的,傷亡率自然極高,不過在軍中的待遇也極好。

比如他們可以攜帶女眷在軍中隨行,其軍餉也要比普通兵卒豐厚得多,每逢大戰之前,他們通常都會找隱蔽之處,先把自己身上的金銀細軟埋藏好。

無論是勇敢士,還是奔命軍,大多都集中在北方,用於對付匈奴人,目前劉秀麾下的五百奔命軍,正是上谷太守耿況和漁陽太守彭寵,為他招募來的。

可以說劉秀在河北的建功立業,麾下的將士們固然功不可沒,但耿況和彭寵的功勞也不次於眾將士。

雖說他二人並未直接沖鋒陷陣,但卻為劉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後方支援,這為在前線征戰的劉秀,提供了巨大的後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