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同窗相會(第2/2頁)

劉秀在新野,還真有位同學,此人姓鄧名禹,字仲華。

鄧禹在新野乃至在整個南陽郡,都是鼎鼎有名的人物。

他的名氣,不是因為家世背景,也不像劉縯以豪爽俠義闖出名號,而因為他是個神童。

鄧禹打小就很有名氣,十三歲便能背誦整篇《詩經》,十四歲入太學,和劉秀一樣,學的是《尚書》。

在上太學期間,劉秀只能算默默無聞,而且學《尚書》也學得很一般,只是略識大義,而那時的鄧禹在長安城都是很有名的。

用現代的話講,劉秀和鄧禹,一個是學渣,一個是學霸,不過他二人卻偏偏成為了好友,而且有意思的是,還是鄧禹主動結識的劉秀。

也許是因為兩人同鄉,也許是因為鄧禹慧眼識英雄,在長安的時候就看出劉秀這個人不同尋常,總之,兩人的關系一直很密切。

鄧禹的家世談不上貧寒,但也不是大富大貴之家。鄧禹沒有與家人住在一起,而是有一間自己的小宅子,三間房,一個院,布置的並不奢華,卻十分雅致。

上午,劉秀、朱祐、蓋延、龍淵四人找到鄧禹家。

劉秀走到房門前,輕輕扣門。等了一會,裏面傳出大笑之聲,劉秀還沒反應過來,房門打開,定睛一看,門內站有一長一少兩個人。

看到這兩個人,劉秀先是一怔,而後又驚又喜地說道:“子陵,你怎麽在仲華家裏?”

年少的自然是鄧禹鄧仲華,他比劉秀還小三歲,今年才十七,生得眉清目秀,文質彬彬。

而年長的那位,看起來有二十五六歲的樣子,年紀不大,卻留著胡須,國字臉,相貌堂堂,慈眉善目,雖說穿著很普通的布衣,但卻給人一種道骨仙風之感。

這位青年,也是劉秀、鄧禹、朱祐的同窗,名叫嚴光,字子陵。

上太學期間,劉秀、鄧禹、朱祐、嚴光都算是傳奇人物。

劉秀和朱祐是邊上學邊做買賣,而且做的買賣很具備超前的思想,物流!他二人專門幫人家把東西從東城運到西城,或者從北城運到南城諸如此類。

能夠邊上太學邊做買賣的,劉秀和朱祐也算是開了先河,他二人可算是勤工儉學的始祖。

鄧禹的傳奇自然因為他是神童,所學的知識,過目不忘,人家是頭懸梁錐刺股,拼死拼活能考出個好成績,他輕輕松松就能做到。

至於嚴光,用他們同學的話講,這位就是個散仙。

太學期間,嚴光用於悟道的精力比用於學《尚書》的精力多得多,而且經常上上學,人就突然不見了,等他回來時一問方知,原來人家去雲遊山野,感受天地之靈氣去了。

劉秀、鄧禹、朱祐、嚴光既是太學院的傳奇人物,也是至交好友。

此時,看到門外的劉秀、朱祐等人,嚴光一點也不意外,還特意扒拉著手指頭,說道:“仲華,怎麽樣?我只掐指一算便已斷定,今日你家必有訪客。”

鄧禹最煩嚴光這副裝神弄鬼、能掐會算的一套,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走出房門,一手拉住劉秀,一手拉住朱祐,笑道:“文叔、仲先,你二人何時來的新野啊?怎不事先來封書信?”

他不是在責怪劉秀和朱祐,三年的同窗,他們之間的關系太熟了,沒有那麽多的客套。

劉秀笑道:“昨日剛到。”

鄧禹看向蓋延和龍淵,問道:“這兩位是?”

劉秀介紹道:“這位是蓋延!這位是龍忠伯!都是我的至交好友!”

“別在外面說話了,來來來,裏面請!”鄧禹熱情地把劉秀、朱祐、蓋延、龍淵讓進院中。

別看小院子不大,但布置的很好,地上有鵝卵石鋪的路面,一邊有個小花壇,一邊有個小魚塘,靠近院墻那邊還種著一顆梅花。真可謂是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

進入院中,劉秀環視一圈,笑道:“仲華,你這小院子,都快被你布置成世外桃源了。”

鄧禹仰面而笑,還特意向嚴光那邊瞥了一眼,說道:“不然的話,也引不來子陵這位散仙嘛!”

嚴光哎了一聲,擺擺手,說道:“我到新野,可不是被你這小院子吸引來的,而是沖著他來的。”說著話,他擡手一指劉秀。

劉秀瞪大眼睛,回手指指自己的鼻子,問道:“沖著我來的?”

嚴光笑道:“我若不來救你,你豈不要大難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