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五章 殖民主義者的嘴臉(第2/3頁)

沙廉一帶雖臣服莽氏,但卻與其族類有別,乃之前大古喇宣慰司遺民,對大明忠心尚存。

緬甸可一戰滅之。

單單東籲之地,就足以容整個陜北人口。”

天啟身旁的李之藻說道。

這位用了近三年時間,遠航數萬裏的老人,不但沒有被海上風浪摧毀,反而看上去更有精神了。

更有侵略精神。

事實上他後面有人,在楊信公開了自己的土地政策後,南方士紳們已經迅速由擴張的反對者,變成了堅定的擴張主義者,而目前大明還稱得上敵人的,也就是建奴和緬甸。建奴已經跑到倭國去了,根本不需要再討伐,甚至黃台吉連漢城都拋棄,只保留釜山一帶小塊控制區,這時候朝鮮國王已經回到漢城,不過整個漢城幾乎變成鬼域。

據說最終統計之後還剩四百戶。

實際上整個朝鮮目前重新統計的戶數不足四萬。

在鎮南王組織下,大批援朝民兵已經開始向朝鮮遷移,預計今年就能遷移過去一萬戶,鎮南王的口號是十年內,讓朝鮮恢復二十萬戶。

當然,民兵不歸朝鮮國王管。

那麽剩下還有討伐理由的,也就是緬甸了,包括雲南的黔國公也支持,不過沐啟元已經死了,他被鎮南王的政策激怒,要帶領雲南的忠臣義士討逆,他媽也是個狠人,不想自己的一堆兒女孫子孫女都被這個腦殘害死,所以一咬牙給他灌了杯毒酒,現在的黔國公已經是他兒子沐天波,只不過今年才十歲,沐家實際上老太太說了算。

他家當然支持向緬甸進攻,到時候搶到的地盤可以挑塊好的,然後向楊信請求做自己的封地。

天啟看著楊信。

“陛下,南洋雖好,就是這瘟疫頗多,陜西人去了恐怕不用打仗,先得病死近半。”

楊信說道。

“老朽並非說要將陜西人向南洋遷移,咱們這次討伐緬甸自然還是要用雲南兩廣的兵,但卻可以用這一戰,使得國內軍民皆知南洋富庶,打完必然要留下人駐守,這就可以從兩廣福建雲南遷移民兵過去。更何況要海運大軍征緬,沿途必然要建設軍港,這樣沿途還可以遷移一部分民兵,咱們已經有了西貢,但海運士兵無法航行太久,需先至北大年,那裏已經有不少大明商人。

再至龍牙門。

此處正可立軍港控扼海峽,原本舊港宣慰司就在其南邊。

再至棉蘭,此地亦富饒,再至亞奇,此地人口頗多,再北至海中一大島,此地為倮人所居,此地雖不甚富饒,但卻可補給淡水,而且島上也頗有些奇珍異寶之類。

臣以上所說間隔皆在千裏左右,非已有之港口既富庶可移民之地,一處先駐上一旅民兵,就在兩廣福建各地招募,無非給些銀子補償,陛下再賜予些封賞之類,總會有人動心,只要他們去了,而且定居下了,那這些地方的富庶自然會吸引更多人自己過去。

咱們再從陜西遷移民兵填充他們留下之地。

鎮南王既然總說恢復太祖之業,太祖是如何移民實邊的,鎮南王總不會不知道吧?至於瘟疫之類也沒那麽可怕,咱們有的是醫生藥品,那些泰西之人根本不通醫藥,至今有病還放血治療,或者飲符水,甚至以白糖為藥,這樣都敢遠航數萬裏開拓疆域,咱們大明百姓為何如此金貴?

泰西人各國雖不似大明冬季嚴寒,但英格蘭,丹麥諸國也差不多近於淮南,他們都能到夏季比廣東更加炎熱之天竺,建立一個個貿易站,從未害怕過什麽瘟疫,我大明就為何懼怕什麽瘟疫?披荊斬棘終歸是要死人,可死了的人可以為後世子孫爭來一塊沃土,可惜當年鄭和下西洋之時,未能效仿泰西人殖民之法為大明開拓萬裏疆域。

若從鄭和時候就如此,那這東方哪還輪得著泰西人。

鄭和下西洋時候,他們連可以繞道好望角都不知道,更別說美洲,鄭和死的那一年,他們還以為摩爾人的沙漠就是世界的盡頭,到咱們這裏只能沿著陸地一直向東。

我們錯過了當年。

但我們不能再錯過這一次了。

再晚這個世界就沒我們的份了,泰西幾乎所有能出來的國家,都在拼盡全力向外搶奪一塊塊殖民地,連瑞典人都在向我們這裏。”

李之藻說道。

古二爺派出的提前了的哥德堡號,已經到達舟山並停泊那裏,實際上這時候各國使節都到了,只不過按照規矩,他們都得先到南京去,然後乘坐運河船北上進京覲見大明皇帝。至於最早到達的奧地利使節,這時候已經返回澳門,大明皇帝陛下隨隨便便賞賜了他們些賜物,但這些賜物已經足夠讓他們激動的顫抖,他們將在今年秋天乘坐葡萄牙商船返回。

“瘟疫之類的確麻煩,但終歸可以解決,朕會下旨醫學院,對南洋常見的疫病研制對症良藥,莽氏作亂至今已近一庚子,若再不討平朕何顏見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