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七章 聖主明君(第2/2頁)

被罵了這麽多年昏君,一出手就立刻變成了聖主明君。”

汪晚晴說道。

“後悔了?

若是當年你誘之以美色,把他預先迷住,說不定這時候已經是皇後了。”

楊信笑著說道。

“哈,那樣我都不一定活到現在!”

汪晚晴說道。

小皇帝已經真正成長起來,現在已經是一個真正的皇帝了,已經懂得帝王心術了,這也沒什麽奇怪,他都已經當了六年皇帝,從一個十五歲少年變成一個二十多歲青年,兒女都有了一堆,不可能不成熟起來,而一個皇帝終究不可能代表人民利益,他的目的只是維持他的江山。

如今的大明外患解除……

至少暫時解除了。

建奴敗回去之後,因為實在一山不容二虎,而且赫圖阿拉的糧食也養活不了那麽多人,所以代善和阿敏立刻就打起來,阿敏戰敗,最後帶著兩千多親信逃去投奔金台吉。

金台吉上奏天啟,皇帝陛下準許阿敏居住烏拉部故地,依舊繼承他爹的建州右衛指揮使,但隸屬遼東經略指揮,以後在孫傳庭進攻赫圖阿拉時候可以當炮灰。

代善自己在赫圖阿拉繼位為汗。

但平壤的黃台吉在得到消息後,同樣也自立為汗。

不過兄弟倆暫時還沒打起來,以後會不會打起來,這得看孫傳庭是不是立刻進攻赫圖阿拉,不過黃台吉已經移駐漢城,並且直接廢掉了李琿,正式吞並李琿剩下地盤,估計接下來就是做朝鮮之主了。

這些年他和德川家交往密切,甚至善待朝鮮儒生,早就已經被朝鮮那些投降他們的儒生吹捧為賢王。朝鮮人支持他自立,不過主要目的是不想養活代善,經過了這些年的減丁之後,如果不向代善那裏輸血,朝鮮已經可以自給自足,畢竟都已經減的還剩一百來萬人口,那麽大地盤怎麽也夠了。

當然,李倧還是在羅州。

事實上他那裏日子過得還很好。

可以說建奴已經不具備再襲擾遼東的實力,剩下只是大明什麽時候蕩平他們而已。

而蒙古已經解決。

林丹汗遭到重創,就算還依然做蒙古之主的美夢,至少十年內不敢付諸行動了,就算付諸行動也沒用,周圍一圈大汗都是踩著他起來的,他們才不會讓他重新爬起來。理藩院,封爵,修廟,劃分牧區,這一套早就被歷史證明了,非常有效的制度,只要自己不把它玩壞,那麽也就真正解決了困擾大明兩百多年的蒙古問題。

剩下只是時間而已。

那些走西口的商人們會解決剩下的。

那麽對於天啟來說,剩下的問題就是內部了,而內部問題其實對於皇帝來說已經解決,士紳們同意了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同意了攤丁入畝,同意了對天下土地重新清丈,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他想要的改革都已經被接受。現在反而是楊信得寸進尺,把士紳逼到了絕路,逼得他們不得不反抗,那麽這種時候天啟就要作為仲裁者出現,保護士紳們的利益。

作為交換士紳們接受改革,從此老老實實交稅納糧,維持他的帝國正常運行。

然後大明也就恢復安寧,天啟享受他的太平盛世。

理論上很好,如果不是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楊信說不定也就罷休,畢竟這也算是一種成功,而且目前的明軍實力,鎮壓老百姓造反足夠,大不了多殺一些人而已。而只要他聽話罷休,天啟就不會對他下手,畢竟他這樣的好打手,只要還聽話那就必須得保留,不聽話是一回事,但只要能聽話,只要不是真想造反,那麽之前那些抗旨什麽的都可以原諒。

畢竟這把刀是真的很好用。

最多暫時撤了他的職,讓他頂著公爵頭銜,守著他的千萬家財百萬良田做個富家翁,沒事君臣倆繼續研究科學,這個日子還是可以的,以後再有需要動刀子的,大不了再把他放出去。

天啟應該就是這樣設想的。

但可惜……

“再給我寫一份奏折,就說我不同意,我也不會接受這份大赦,我不會讓將士們血戰之功付諸東流,皇帝赦免他們,我不赦免他們。”

楊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