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七章 欲與天公試比高(第2/2頁)

總之這種事情只能盡力,但指望這個解救大明就笑話了。

這個國家有超過一點五億人。

保守估計占全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僅幹旱最嚴重到幾乎完全絕產的延安府,人口已經超過歐洲絕大多數的國家,反正荷蘭人口未必能趕得上延安府。目前延安府的在籍人口六十萬,不算軍戶,而那裏衛所眾多,加上軍戶恐怕奔著百萬,而明朝官方在籍人口和實際人口大致上乘以個二就差不多了。

所以延安府人口不會低於一百五十萬的。

目前荷蘭大概一百六十萬人。

而接下來的旱災中,延安府基本上可以用完全絕產形容,假使一百五十萬人口,養活他們就能把楊信目前為止所有已經實現的,還有計劃中增加的糧食全填進去。

還不一定夠。

而大明只有一個延安府絕產嗎?

事實上陜西幾個府至少一半以上的縣接近於絕產,而當大旱推進到河南後,那估計楊信把全世界所有國家的余糧都搜刮過來,也無法讓這個範圍的人不餓死。

所以這樣算算,還是做罐頭最靠譜。

至少最現實,無論鐵皮,錫,這些都無需在意,大明鋼鐵產量世界第一,這是毫無懸念的,雲南錫礦早就開采,只要他想要,那裏的士紳會用瘋狂開采解決,而且鐵皮罐子也用不了多少材料,實際上楊信的罐子都很大,標準就是一罐子裝五十斤,裏面加一堆亂七八糟後煮爛的鯨肉還得壓實。

同樣大海裏的魚也有的是。

更重要的是,楊信可以在整個沿海從南到北,不停地建工廠,另外在饑荒期間這些工廠也照樣可以源源不絕地生產。

這才是最現實的。

至於移民海外同樣不現實,英國從五月花號到達北美,一直到三十年後的一六五零年,總共才移民過去五萬人,這是在國內戰爭逼迫,美洲不存在氣候差異的情況下。三十年,五萬人,而到一七零零年,整整七十年過去了,北美殖民地才二十五萬人,包括大量本地出生的,大規模移民沒有那麽簡單。

目前來講楊信可以選擇的最理想移民方向也就台灣。

但即便去台灣,他也必須得做好死很多人的準備,各種疾病無孔不入,但能承受的也就只有台灣,如果是向南洋移民死亡率更高,一個瘧疾就能讓那些北方人倒下一多半,一到雨季更是準備好一堆堆死人吧。

蒙古人三次進攻越南,全都是旱季勢如破竹,雨季一到立刻跑路。

移民開拓必須進行。

但指望移民開拓解決大明面臨的這場浩劫同樣不現實。

“我二叔問你,到底是不是瘋了。”

楊夫人說道。

“瘋就瘋吧,這個世界都快瘋了,我不瘋也得瘋啊!”

楊信摟著她說道。

“真得會有大饑荒?”

方汀蘭頭倚著他肩膀,看著不遠處忙碌的農田問道。

那裏是正在插秧的楊家佃戶。

這時候麥收已經快結束,部分收割早的已經開始插秧,還有一些在播撒肥料,來自遙遠東海上那個小島的鳥糞,這也是第一批使用鳥糞肥的稻田。那裏鳥糞的產量不高,畢竟就那麽點地方,很難容得下太多工人,甚至淡水都得從釣魚島運過去,而釣魚島所謂的淡水,也僅僅一條時斷時續的小溪流。

甚至還得修蓄水池。

不過至少供應楊家這片稻田是足夠了。

“饑荒,其實用饑荒來形容已經不夠了,準確說是一場浩劫啊,一場席卷整個大明的浩劫,萬裏江山一片餓殍,你會看到京城每天擡出幾千具死屍,你會看到所有那些你在史書上看到的死亡與毀滅。”

楊信說道。

不遠處的碼頭上,一艘快船悄然靠岸。

許久不見的沈世魁走下船,多少有些愕然地看著他們。

“沈兄,你不會帶來壞消息吧?”

楊信說道。

沈世魁趕緊走上前行禮。

方汀蘭趕緊掙脫。

“末將見過都督,的確有壞消息,建奴主力大舉進攻朝鮮並攻破全州,戚帥保護李倧撤退至羅州求救。”

沈世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