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四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李倧是肯定要救的。

匆忙返回京城的楊信,進宮和天啟打了個招呼後直接去了內閣。

朝鮮的使者這時候還在舟山,因為是冬天,他們從木浦港起航後直接順風斜插寧波。

求救的內容是當地官員五百裏加急送來的。

不過內容也有限。

只知道李琿在野豬皮攻破漢城後,很快就扭扭捏捏地選擇投降,正式改成向野豬皮稱臣納貢,將包括平壤在內的平安道,鹹鏡道獻上,另外每年貢獻大量的糧食,派自己的兒子去赫圖阿拉當人質,而他的軍隊尤其是水師,以後必須接受建奴的指揮,和建奴共同對明軍作戰。

主要對付皮島的東江鎮水師。

必須承認,朝鮮的水師還是有一定實力的。

而李琿的選擇激怒了朝中的南方系大臣,畢竟以後向野豬皮貢獻的糧食肯定得由南方出,以順天也就是全羅南道人金鎏為首的南方大臣,幹脆以大義號召拉攏一批少壯派搶出被軟禁的李倧,然後擁立李倧突襲剛剛返回漢城的李琿,並搶出同樣被軟禁的仁穆大妃試圖控制漢城。但逃出漢城的李琿迅速跑到開城叫了一批還沒撤走的建奴,後者一出現在漢城外面,李倧一幫就失去抵抗的勇氣,趕緊棄城南逃。

就那麽一直逃到全州。

而全州,羅州等地官員迅速選擇倒向李倧。

目前李倧就是靠著這一帶的軍隊支持,再加上部分反正南逃的水師和李琿隔著山區對峙。

雙方已經多次發生交戰。

不過野豬皮沒興趣管這個,他已經撤到平壤,將朝鮮北部的那些世家大族強行收編並且就像八旗一樣,給了他們綠旗作為標志,另外盔甲也是綠色,最終變成不屬於八旗,但也是大金軍隊的綠旗軍。

“盔甲也是綠色的?”

楊信興致勃勃地說道。

“應該是吧?”

孫承宗說道。

這時候他已經入閣。

而韓爌已經辭職,雖然皇帝陛下並沒有批準,他卻自己封印走人,大明朝官員經常這麽幹,上奏辭職,然後皇帝不準,然後把官印一封,自己飄然離去,韓爌也是這麽幹的。

方從哲只能站最後一班崗,直到皇帝任命新的首輔。

他不撐也得撐。

因為明年的山東大地震還得他主持救濟。

他就是主持上次山東饑荒救濟成名,有他和他的真正親信亓詩教,就足夠確保明年對山東的救濟正常進行。

後者是齊黨首領。

但內閣引入了孫承宗作為預備的首輔。

直接做首輔有些過分了,孫承宗的資歷差太多,他是萬歷三十二年的進士,目前的閣臣都是萬歷十幾年或者二十年出頭的,所以先在內閣熬一下資歷,而且還是以兵部尚書兼大學士。雖然不是首輔,但實際上已經是內閣真正的實權人物,同樣也讓他的名聲進一步變壞,已經有人說他是靠獻媚閹黨才入閣,原本東林群賢認定的忠臣就這樣墮落。

但他也沒辦法。

說到底他終究是個北方人,而因為六藝考核事件,北方士紳已經感受到了閹黨熱情的召喚,開始向九千歲和楊信這個中心靠攏,盡管部分北方籍東林黨依舊在垂死掙紮,但也無法改變這個大的趨勢。

尤其是陜西人徹底倒向了九千歲。

目前陜西士林輿論正在急速轉折,甚至已經開始給九千歲唱贊歌。

不得不說楊信的毒計還是很好使。

楊都督在那裏想象一下綠旗軍的風采,忍不住悠然神往了一下。

“那諸位閣老如何商議的?”

楊信說道。

“諸位閣老們的意思是,既然已經到這種地步,對李倧就不能置之不理,該救還是要救的。

但目前朝廷錢糧窘迫,僅僅維持遼東各軍已經不易,更兼陛下還要修皇極殿,故此最好只派遣少量軍隊,諸位閣老的意思是戚金將軍之前參加過平倭之戰,所部也都是精銳,而且不少軍官也都到過朝鮮,就將他們調往朝鮮,另外輔以部分白杆兵。

這樣五千浙江,三千白杆兵,再配上兩千騎兵海運朝鮮。

但由楊都督親自統帥。”

孫承宗說道。

“讓我去朝鮮?”

楊信愕然道。

“楊都督,你去最省錢!”

孫承宗很坦誠地說道。

的確,楊信去最省錢,別人去很難迅速解決,但楊信去基本上就勢如破竹了。

當然,事情沒這麽簡單。

閣老們的目的還是把他支開,要不然楊信在京城指不定什麽時候又搞出幺蛾子來,這個混蛋只要回來就生事,把他趕到朝鮮去,他就算是生事也只能禍害朝鮮人,如果能在戰場被大炮轟死無疑就完美了。總之閣老們真正的目的應該就是這個,不過孫承宗說的也很對,他去是最省錢的,要想少花錢只能他去,而對於大明朝廷來說這一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