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時機還不成熟(第2/3頁)

當天晚上在許縣城外休息過夜的時候,項康與漢軍的主要文武官員召開了一個軍事會議,討論是否應該繼續追擊下去,到西楚本土去和項羽決一死戰,結果包括張良和陳平在內的大部分漢軍文武都認為應該繼續追擊,爭取與西楚軍決戰於陳郡境內。

大部分漢軍文武主張繼續追擊的原因也很簡單,一是漢軍為了這次決戰被迫放棄了南北兩線的有利戰機,付出的犧牲太大,如果不把本錢撈回來未免太過可惜;二是陳郡雖是西楚國土,但是通過鴻溝航路,漢軍可以把敖倉和關中的糧食源源不絕的送到陳郡腹地,大舉進兵陳郡,就算滅不了西楚軍主力,也可以乘勢拿下陳郡,不至於白白辛苦一場。

第三個原因最簡單,經歷了彭馮之亂後,西楚軍目前正處於最虛弱也最脆弱的階段,如果不抓緊戰機趕緊消滅了西楚,等西楚軍緩過氣來,消滅西楚軍肯定只會變得更難。

惟有商山老頭唐秉和婁敬反對繼續追擊,戰略眼光獨到的婁敬還明白指出道:“大王,乘勢殺入陳郡腹地,我們的糧草問題倒是可以靠著鴻溝解決,但是西楚賊軍也一定會明白這個道理,肯定不會留在陳郡等死,也肯定只會繼續撤退,撤到對他們有利的戰場和我們決戰。到時候我們的糧道拉長,補給困難,西楚賊軍卻可以就地補給,靠著剛收獲的秋糧和我們長期對峙,屆時我們的糧道一旦出現什麽問題,後果肯定是不堪設想。”

“不止如此,我們一旦東征不順,還即便只是無功而返,形勢也會變得對我們十分不利。”婁敬又接著說道:“首先當然是齊地戰場的敵人獲得喘息機會,利幾匹夫乘機在南郡站穩腳跟,讓我們更難肅清南北兩線的殘敵。其次是我們剛拿下來的趙國和南陽可能會出現反復,尤其是趙國,趙王趙歇為什麽向我們投降誰都知道,看到機會出現,他未必不會生出反復,惟有讓我們的北線主力盡快騰出手來重返趙地,才能徹底斷了趙歇的念想,也為我們徹底整合趙國的人力物力為我們所用贏得時間。”

“另外,西楚賊軍現在已經渡過最危險的時刻了。”婁敬接著說道:“彭馮之亂是發生在夏季,現在已經冬天還馬上就要到臘月了,小半年的時間下來,西楚賊軍的朝政中樞早已重建完成,各郡各縣也肯定恢復了正常運轉,不出意外的話,留守彭城的亞父範增肯定已經在沒有被彭馮之亂波及的西楚後方重新組建了大批軍隊,隨時都能開拔前線參戰,敵人的兵力越打越多,我們的糧道卻越拉越長,最後會是什麽樣的後果,我們也可想而知。”

“至於陳郡嘛,眼下我們拿下陳郡確實不難,但是為了區區一個陳郡,同時動用我們的三路主力大軍,豈不是牛刀殺雞,白白浪費?為了一個陳郡而犧牲南北兩線的戰機,我們虧不虧啊?真想拿下陳郡,等西楚賊軍的主力撤遠了,派一支偏師殺進陳郡就可以辦到的事,用得著動用我們的三路主力嗎?”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換了誰都會猶豫不決,項康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還好,做為一個穿越者,項康最大的優勢就是有成功的例子可以抄襲借鑒,仔細回憶了歷史上劉老三如何幹掉項羽的大概過程後,歷史還沒有稀爛到極點的項康就很快發現,現在滅楚,時機的確還不夠成熟。

在項康的記憶中,歷史上的楚漢之戰,劉老三發起滅楚決戰的時候,首先是天下諸侯除了項羽本人以外,不是已經倒向了劉老三,就是保持中立,再沒有一個人給項羽幫忙,項羽是處於被徹底孤立的狀態,劉老三卻徹底的後顧無憂。然而項康現在卻還沒有做到這點,除了齊地兩個諸侯王還在臣服項羽之外,目前在南郡的西楚軍偏師利幾所部,也多少能對漢軍的後方形成一點威脅。

其次是歷史上韓信已經徹底消化了齊地,在齊地建立起了一支能夠左右天下局勢的武裝,逼得項羽都只能是主動向他求和。同時彭越也在梁地拉起了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從根本上嚴重削弱了西楚軍的實力,也在楚漢決戰中給劉老三幫了大忙。所以嚴格的來說,劉老三是集合了六國之力,才打贏了項羽的半個殘楚。

這一點項康同樣沒有做到,取代韓信的周叔雖然成功拿下了趙地,逼降了燕國,卻還沒有消滅齊地的田假和田達,同時因為時間不夠的緣故,漢軍也還沒有來得及消化趙國的勝利果實,實際上仍然還是靠著本身的人力物力作戰。而彭越更慘,在薛郡被項羽打得元氣大傷後,目前只能是在巨野澤周邊苟延殘喘,別說是給漢軍幫忙了,就是自保都難。

第三個原因同樣關鍵,項羽犯傻猛攻劉老三重兵堅守的三川戰場不斷,又被彭越坑得來回奔走,徹底耗空了自身實力,劉老三才利用項羽從鴻溝撤兵返回本土的機會,靠著偷襲咬住了項羽,為韓信和彭越的援軍爭取到了合圍西楚軍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