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歸途路上(第3/4頁)

“子房先生放心,你想說的話我明白。”項康忙打斷張良的說教,道:“我想弄出面粉,其實更多還是為我們的軍隊將士著想,用麥面做飯食不但速度更快,節約我們將士的做飯時間,還比米飯、豆羹和黍飯這些主食更充饑更耐餓,早上只要飽餐了一頓麥面做成的飯食,就是到了下午都不容易覺得餓,還容易攜帶和保存,減輕我們的後勤負擔,所以我才這麽重視這個石磨。”

見項康說得認真,張良便也不再嘮嘮叨叨的給項康填堵,只是笑著點了點頭,表示自己相信項康,又極不舒服的扭動了幾下身體,苦笑說道:“還是不行,騎馬時間長了就難受得厲害,看來外臣這輩子都學不好騎術了,右將軍恕罪,外臣得回車上去坐一坐。”

項康知道張良的身體不好,也知道直接騎在馬背上滋味不好受,項康當然立即點頭,可是在張良離去的同時,項康的心裏也隨之浮現出了一個問題,“要不要把高橋馬鞍和馬鐙發明出來?”

斜倚在馬車上盤算了許久,項康還是打消了立即發明高橋馬鞍和馬鐙的念頭,因為項康很清楚,如果把高橋馬鞍和馬鐙發明出來後,自軍的騎兵戰鬥力倒是肯定立即可以提升一大截,騎兵戰橫掃關外諸侯肯定不在話下,可是這兩種馬具一旦流傳到北方的遊牧民族中,卻很可能會給中原漢人帶來滅頂之災!

秦始皇統一不過十幾年時間就爆發了全天下的反秦起義,幾年的戰火荼毒下來,中原百姓早已是人口銳減,整體國力嚴重下降,就算項康相信自己能最終一統天下,也不敢保證自己得用多少時間才能做到這點,更不知道中原百姓還要在統一天下的大戰中死傷多少,知道自己如果貪圖一時之利,把改變騎兵戰模式的高橋馬鞍和馬鐙給提前發明了出來,傳播給了北方以匈奴為代表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又乘著華夏國力衰弱的機會大舉南下,提前上演五胡亂華的悲劇絕對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所以考慮到這點,項康只能是在心裏默默說道:“還是以後再說吧,等我統一了天下,恢復了國力,讓中原騎兵起碼能夠達到匈奴騎兵的三分之一,然後再把馬鞍和馬鐙發明出來,才有把握一勞永逸,徹底殺光那幫草原上的豺狼。再或者,把這件事交給我的兒孫去辦也行,總之現在不能為了芝麻丟西瓜,白白便宜了那幫草原蠻夷。”

打消了這個念頭後,項康又突然想起了項羽曾經在自己面前說過的一番話,遺憾自己送給他的斬馬刀不適合騎兵戰,他的騎兵沒有合手的武器。然後項康只稍一盤算,很快就又在馬車上畫了一柄帶著弧度和護手的馬刀,標注了自己估摸的大概尺寸,隨手和昨天晚上畫的農具圖放在一起,只等回去設法鑄造或者打造。

要想從根本上大幅度提升少帥軍的戰鬥力,光有馬刀、鉤穰和斬馬刀當然還遠遠不夠,乘車西進間,項康仍然還在絞盡腦汁的盤算回憶還有什麽先進武器可以提前開發出來,接著很自然的,四大發明之余的火藥自然躍出了項康的腦海。

“有沒有必要把火藥給提前弄出來呢?這玩意倒是比較好控制,配方工藝容易保密,而且就算走漏了,北方的遊牧騎兵沒有原料,也很難仿造出來,可是把火藥弄出來有什麽用?就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和生產技術,我能造得出火槍大炮?”

“等等,應該還是有用,就算造不出火槍大炮,我把火藥裝在瓶子裏做成原始手雷,在戰場上還是能取到不少作用,起碼可以把敵人嚇一個半死,擾亂敵人的戰陣肯定有效,另外還可以當燃燒彈用。還有,噴射火箭應該不難,弄出了噴射火箭,陣戰時同樣給敵人一個驚喜,而且提前把技術積累足夠了,過上幾百年提前出現火槍大炮也不是沒有可能。”

盤算到這裏,項康又在縑帛上寫下了一硝二硫三木炭這幾個字,並標注說這個只是大概配方,具體的成分比例還可以通過反復實驗調整改變,還又標注了麻質引線必須揉進硝粉。

再接著,還是在縑帛上粗略畫出了魚鱗甲的草圖,還有畫了一個帶著護面的鐵制頭盔後,昨天晚上一夜沒睡的項康才倚在馬車上昏昏睡去,還在睡夢中不斷露出傻笑模樣,也不知道是夢見了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還是夢見了十個八個沒穿衣服的絕世美女,總之睡得十分香甜。

輕裝回師速度很快,才到了第二天的下午,少帥軍主力就在項康的率領下,回到了位於鹹陽附近的鴻門大營,早已收到消息的周曾和晁直也帶著鹹陽百官鴻門列隊迎接項康凱旋歸來,自發趕來迎接的關中百姓更是數不勝數,而當項康走下馬車的時候,鹹陽百官和關中百姓除了一起伏地行禮之外,又異口同聲的整齊呼道:“恭喜大王凱旋而歸!恭喜大王凱旋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