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逼降章邯(上)(第2/4頁)

“王離是在命令本將軍?”章邯獰笑,一字一句的說道:“我如果不聽,一定要過少水呢?”

“上將軍誤會了,我們王將軍是在和你商量。”王離軍使者戰戰兢兢的回答道:“如果上將軍一定要渡過少水,我們王將軍當然也不會反對,只不過為了謹慎起見,上將軍你過了少水,我們王將軍就有可能得考慮移駐黃河南岸,不然少水防線一旦被賊軍突破,我們大秦軍隊的兩支主力都有可能無路可走。”

言罷,王離的使者還又補充了一句,說道:“不過我們王將軍還是希望上將軍你以大局為重,選擇移師武德,不然的話,我們大秦軍隊就太被動了。”

站在戰術的角度上而言,王離的話其實也很有道理,如果想要守住少水防線,章邯軍就必須在少水東岸紮下一顆釘子,讓反秦聯軍不敢全力渡河,如此才有可能長期守住少水防線,不至於重蹈覆轍,一處河防陣地被突破,整條防線都徹底報廢。而章邯如果堅持要過少水,王離也只有趕緊移師到黃河南岸,如此才能形成防禦縱深,不至於在反秦聯軍搶渡得手之後,導致章邯和王離這兩支秦軍主力都陷入全軍覆沒的危險。

畢竟,黃河要比少水和洪水難渡得多,即便船只浮橋充足,二十多萬秦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渡過黃河,反秦聯軍只要抓住戰機半渡而擊,想不把秦軍殺一個屍積如山與血流成河都難。

也正因為如此,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後,章邯鐵青著臉反復盤算了許久,出於職責,還有對大秦朝廷的耿耿忠心,章邯是咬牙吩咐道:“傳令全軍,沿河而下,移師武德立營。”

“上將軍,我們的將士都很累了,需要時間休整啊。”內史保和趙賁等將都悲憤說道:“我們移師武德,賊軍肯定要先打武德,我們現在這個情況,還怎麽和賊軍打?”

“不要多說了,大局為重。”章邯痛苦搖頭,說道:“先撤到武德,保住少水防線,我會上表朝廷,請朝廷允許我們移師黃河南岸,到時候我們再安心休整。”

見章邯決心已定,秦軍眾將也不敢反對,只能是忍氣吞聲的和章邯帶著軍隊沿少水而下,向下遊的武德縣城開拔,到了武德小城後,立即動手深溝高壘,建立堅固營地,同時章邯也親筆書寫奏章,派人急赴鹹陽,請求秦廷同意自己直接渡過黃河,讓王離的軍隊暫時頂在前面,給自軍爭取休整時間。

反秦聯軍細作把章邯軍動向報告到項羽面前的時候,反秦聯軍已然輕松拿下了囤積有大量軍需糧草的朝歌縣城,西進到了修武城下,逼得修武守軍棄城逃亡,所以才剛得知章邯移軍武德,項羽便馬上召集各路反秦聯軍的首領,宣布決定讓反秦聯軍直接進兵武德,先徹底殲滅章邯所部,然後再突破少水,收拾躲在章邯後面的王離。

“前將軍所言極是,惟今之計,我們是應該先進兵武德,殲滅章邯匹夫,然後再突破少水。”

諸侯紛紛點頭稱是,爭先恐後的贊同項羽的決定,可是趙國上將陳余的背後卻突然站出了一名文士,向項羽拱手說道:“前將軍,我們是應該直接進兵武德,但未必一定要一味強攻,在下認為,倘若我們對章邯匹夫軟硬兼施,恩威並用,定然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

項羽扭頭去看那名文士,見他雖然不著官服,不知官職高低,氣度卻十分不凡,剛想開口問他身份時,不曾想旁邊的項伯搶著開口,態度傲慢的喝道:“你算什麽東西,也敢在我們前將軍面前胡說八道?”

讓項羽和項伯都十分奇怪,那文士還沒有答話,他身前的趙國上將軍陳余就已經站了起來,向項伯拱手說道:“項大師息怒,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李左車李先生,不但是我們趙王親封的廣武君,還是我們趙高名將武安君李牧的嫡孫,在我們趙國聲望隆重,他是昨天才奉我們大王之命,前來我們趙國軍中公幹,所以大師你不認識。”

項伯飛快閉上嘴巴——項伯的老爸項燕雖然赫赫有名,可是名氣和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比起來,卻差著不止一點半點,還算有點自知之明的項伯當然不敢拿雞蛋碰石頭,落下一個怠慢名門之後的罵名。

項羽也一樣,看在李牧的面子上,項羽不但馬上起身還禮,還讓人給李左車設座,然後才向李左車問道:“敢問廣武君,我當如何軟硬兼施,恩威並用?”

“很簡單,一邊進兵武德,一邊派人暗中招降章邯,許以高官厚祿,勸說他易幟投降,幫助關外六國誅滅暴秦。”李左車答道。

項羽笑了,笑道:“廣武君,我不是沒有這麽試過,不瞞你說,在你之前,貴國的上將軍陳余就曾經勸我招降章邯匹夫,我也派人去了,可是沒用,那個匹夫冥頑不靈,鐵了心要給暴秦朝廷殉葬,根本就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