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以德報怨

互相交換了佩劍之後,項康和周縣令之間的關系當然在無形中拉近了許多,言語雖仍然還有些客套,交談的話題卻變得逐漸多了起來,先是周縣令打聽項康的身世來歷,項康如實相告,期間故意提起一些項家遷居到下相時發生的趣聞逸事,努力說得津津有味,讓周縣令聽得十分入神,絲毫沒有因為話題其實沒有任何營養而感到無聊。

再接著,從馮仲口中打聽過一些周縣令底細的項康反客為主,佯做好奇的打聽出身周地的周縣令是否與西周王室有什麽特殊關系,結果周縣令倒也直爽,坦白承認了自己祖上不過周朝宮室的一個小吏,只是因為出身周地而改姓,又在項康有意無意的撩撥下聊起了周朝九鼎,說得是眉飛色舞,得意洋洋。

再接著,項康又悄悄把話題延伸到了春秋列國曾經對西周王室的尊重上,結果這點又恰好撓到了周縣令的心中癢處,讓十分自豪自己出身的周縣令談興大濃,與項康聊得更加熱火朝天,有滋有味。

不過項康也有些小看了周縣令,如此幾個回合反復下來後,周縣令就逐漸發現自己其實是被項康牽著鼻子走了,不甘心落於被動,同時為了考驗項康真正的才學,周縣令也很巧妙的把話題一轉,突然提起了當今天下的時事,看似十分隨意的說道:“項公子少年英雄,想必對當今時事也十分關心,不知公子認為當今天下的第一大事是什麽?”

“開始考我了。”項康心中明白,臉上卻不動聲色,張口就答道:“回稟縣尊,晚輩認為,當今天下的第一大事,應當是新皇帝如何施政,是否延續先皇舊法?是與民休息?還是將先皇功業繼續發揚光大?”

“這豎子,口氣好大。”周縣令的心頭一跳,很是驚訝項康竟然敢張口就提起秦二世的施政方針。稍一盤算後,周縣令試探著問道:“項公子,那以你之見,今上當以何政治理天下。”

“當然是應該與民休息。”項康回答得既直接,又不犯忌諱——因為秦二世才剛登基,還沒正式開始後來的一系列倒行逆施。然後項康又說道:“先皇雖然功高蓋世,造福千秋,然而自春秋以來,天下畢竟已經動蕩數百年,百姓疲憊,生靈塗炭,非先皇一朝所能恢復。所以晚輩認為,新皇應當與民休息,惠民養民,讓天下萬民有時間休養生機,恢復元氣,如此大秦方可太平大治,輝煌萬世。”

畢竟是一縣之長,接觸到的朝廷大事遠比尋常百姓為多,所以聽了項康的話後,周縣令難免有些默默無語,不由想起了自鹹陽傳來的種種內幕消息。稍一停頓後,周縣令也不敢把這個話題延續下去,改口說道:“不知公子可曾聽聞,內史蒙恬因為涉嫌謀反,已經服毒而死?”

“什麽?蒙恬已經死了?”身在民間,項康此前還真沒聽到過這個重要消息,這會周縣令突然提起,項康難免也是心頭一跳,脫口就反問了一句。然後項康又悄悄看了周縣令一眼,心道:“這家夥膽子也不小,敢和我一個剛認識的陌生人提起這麽敏感的話題。”

周縣令點了點頭,算是回答項康的反問,項康則猶豫了一下,說道:“如果謀反罪行屬實,那蒙恬是罪有應得,就是不知道縣尊怎麽看。”

“這小子,居然給我來一個以進為退。”周縣令有些哭笑不得,可同樣也不敢在這個話題上深談,只能是含糊著說道:“公子說得對,如果蒙恬的罪行屬實,那他就是罪有應得。”

彼此試探了一下,發現對方都在言語中十分提防,不敢隨意品評朝廷大事,項康和周縣令之間的交談氣氛難免有些壓抑。好在周縣令並不打算就此結束,又向項康問道:“項公子,對於本官在下相的施政,不知公子有何見解?”

“晚輩何才何德,如何敢品評縣尊施政?”項康謙虛了一句,然後又說道:“不過和鄰郡的淩縣縣令相比,縣尊絕對可以算是愛民護民的一方好父母,下相能被縣尊治理,實乃下相百姓之福。”

“哦,何以見得?”

沒有人不愛聽好話,周縣令也不例外,趕緊向項康問起了原因。好在項康倒也不是亂拍馬屁,馬上就把之前淩縣官吏到虞家巧取豪奪的事大概說了,又拿周縣令的屬下官員出來比較,說道:“……與淩縣那邊完全不同,在縣尊你的治下,就從沒有聽說過類似的事,如此可見縣尊的禦下之才,不但自己清廉如水,一塵不染,還能做到讓下相官吏也上規下隨,與民無犯。所以晚輩堅信,縣尊你的前途之遠大,必然遠在淩縣縣令之上,倘若再能得貴人提攜,必然不可限量!”

言罷,項康又微笑著補充了一句,說道:“再說一句諂媚縣尊的話,拿縣尊你和淩縣的縣令相比,實在是太過委屈縣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