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2/5頁)

邱清泉一改往日的態度,極力附和:“說得對!說得對!”幾天前,邱清泉還是信心滿滿,堅決主張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向濉溪口方向攻擊作戰,現在竟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極力鼓動起突圍來。

邱清泉的話讓杜聿明心生怒火,心想:“你前幾天不是喊打喊得最兇嗎?現在打不過又想開溜,滑頭!”他回過頭來看著李彌,“炳仁兄,你的意見呢?”

蔣委員長和國防部朝令夕改的指揮,已經使十三兵團司令李彌無所適從,再加上邱清泉、孫元良二人竭力鼓動其一道突圍。李彌被逼得沒辦法了,只得賣乖地說:“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還是讓主任說話吧。只要主任發命令了,我沒有任何意見,遵照執行就是了。”

一番爭執後,皮球又踢給了杜聿明。杜聿明環視一周,最後還是把目光落在了邱清泉身上,不無沉痛地說道:“你們說得輕巧,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晚了!一切都晚了!這話如果幾天前說,大家齊心協力還有可能把部隊完整地帶出去,對老頭子也算有個交待。可現在的形勢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共軍已從四面八方把我們重重包圍。如果齊心協力能殺出一條血路還有希望,分頭突圍,既違抗命令,又不能保證全部成功,即便是一部分人出去了,又怎麽向老頭子交待啊!”

此時的杜聿明,仍然沒有放棄對蔣介石盡忠的念頭。作為前線指揮官,不能根據瞬息萬變的態勢進行決斷,不是一味盲目地聽從上級的命令,就是被手下人的意見所左右,最後造成了如今這種左支右絀、顧此失彼的局面,杜聿明自然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能溜的都溜了,所有的壓力都在我一個人身上!”杜聿明長嘆一聲,緊閉雙眼,長久不語。

邱清泉不由得面紅耳赤,他知道杜聿明這話主要是說給自己聽的。但一貫狂妄自大的邱清泉秉性難改,仍然沒有警覺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大言不慚地對杜聿明說:“請主任放心,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我們還有幾十萬人馬,只要能集中主力攻破一方,還是大有希望的!”

望著不可一世的邱清泉,杜聿明心中再次升起一團莫名的怒火,似乎無法容忍他多說一句。杜聿明本想打開心底的閘門,讓壓抑多日的怨氣像洪水般奔騰而泄,但他還是強壓了下來。平復好自己的情緒,杜聿明接著邱清泉的話說:“如果能集中力量攻破一方,大家都能突圍出去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能達到這一目的,還真不如就照老頭子的命令去打,能與黃維兵團會合最好,萬一不能會合,委員長也不會見死不救,肯定會調動其他部隊前來援救我們的。我也考慮了,最差的結果無非就是為黨國盡忠,不成功則成仁,留得一世英名!”

杜聿明慷慨激昂地講完,自以為能說動其他三人,可是他錯了。邱清泉、孫元良和李彌三個人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面無表情,沒有一個人附和他的意見。更令杜聿明沒有想到的是,會場沉默一會兒後,三人相互之間的話題突然改變了,討論起怎麽組織突圍出去的方法來,其中以孫元良最為積極,邱清泉、李彌二人跟著附和。杜聿明一看這架勢,知道胳膊拗不過大腿,雖說自己是個主任,但他們三人是兵團的司令,實際手握兵權,統領部隊的還是他們三人,不論進攻還是突圍都要仰仗他們,與他們三個鬧翻,自己必定會被架空。

杜聿明是個明白人,見無人響應,只得就坡下驢,說:“大家再看看,如果你們覺得突圍能成功,那我就下命令,但是各兵團必須偵察和選擇好突圍地點,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手中的重兵器、車輛等都不能丟棄。”

邱清泉、李彌和孫元良三人已經鐵了心要突圍,見杜聿明的態度松動了,都頻頻點頭。實施突圍並非杜聿明心之所願,當他違心表明自己的態度後,臉上無奈和失落的表情怎麽也掩飾不住。邱清泉看到了這一點,急忙安慰杜聿明說:“主任,您放心,我們一定保護您安全突圍!”

聽到邱清泉的話,杜聿明苦笑一聲,說:“我沒關系,已經做好了為黨國效忠的準備,只要你們齊心協力成功實現突圍就可以了。”

此時,指揮部所在的李石林村,後勤已經做好了午飯,還沒見杜聿明回來,孔漢文主動請纓,對處長龔方令說:“杜主任和幾位司令可能正在開會呢,要不我帶兩個人給送過去吧。”龔方令想了想,覺得這樣也好,不管他們吃過沒吃過,送過去總沒有錯。

於是孔漢文裝好幾個食盒,帶著兩個人一起到了李彌的司令部所在地。杜聿明幾個人來到十三兵團司令部的時候已經十二點多了,李彌以為他們已經吃過了,就沒有問他們吃飯的事。幾個人說著說著就把吃飯的事情給忘了,幸好孔漢文給送來了,一幫人對著孔漢文就是一通交口稱贊,說還是杜主任手下的兵貼心。孔漢文和杜聿明的警衛員很熟,他們一起把食盒擺在桌子上,請幾位長官趕快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