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章 相見恨晚

當然行台人事也並非完全和諧,類似以大欺小、地域歧視特別是老人欺壓新人的問題,同樣也存在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們也都會不由自主的站隊,這個問題古今皆同,當然現在世道主流仍是力求上進,就算有一些碰撞摩擦也不算大問題,沒有人會糊塗到荒廢正事而耽誤自身的進步。

這當中也有比較頑固的人,比如王述。如果說舊年行台最讓人討厭的是酷吏山遐,可是現在則是王述光榮接棒。

王述這個人倒是沒有什麽大是大非的問題,除了性情急躁倔強一些之外,職責之內倒也勤懇盡責。唯獨一點有些讓人受不了,那就是自視甚高,目無余子。

這一缺點在往年倒也不甚明顯,王述少無賢名,得志較晚,可以說是大器晚成,且北上之後,行台自有大將軍為首一眾英流匯集,王述在當中也算不上最出色,平時也難得凸顯。

不過隨著他的兒子王坦之逐漸長大成人,日常炫耀自己的兒子便成了王述最大的樂趣。特別隨著王坦之以甲等結業於馨士館,開始到了論婚的年紀,王述性格裏招人恨的一面便開始大放異彩。

王述出身太原王氏這一中朝望族,本就門第高貴,其父王承還曾經是越府第一名士,更關鍵則在於王述任事以來便緊跟大將軍步伐,根本就沒有參與過越府舊人對大將軍的反撲,履歷可謂清白。

這樣的家世背景,再加上王述本身勢位便不弱,而其子王文度也不像他倒黴老子一樣大器晚成,哪怕沒有王述的推波助瀾,本身在馨士館求學時便已經是翹楚之選,人才樣貌都極為出色。能夠與這樣的人家結親,也是世道中許多人家所樂意的。

可是王述對這個兒子溺愛至極,本身又情商太低,偶有人家露出想要結親的意思,王述便忍不住要大加譏諷,大意無非瓦器難配璋玉,當面譏諷之外,日常在行台閑暇時,也多歷數那些自不量力的人家為樂。如此一來,自然大招嫉恨。

對於王述這一點脾性惡習,大將軍也是頗感無奈,人家想要與你結親多多少少是覺得你還是個人物,你看不上人家心裏不樂意,回絕就是了,何至於天天掛在嘴上於人前宣揚。

此前之所以選派王述返回江東維持局面,也實在是用其才而厭其人,打發的遠遠的,求一個眼不見為凈。最起碼那些飽受王述譏諷的人家,不會再每天苦著臉來央求大將軍教訓王述那個大嘴巴。

不過將王述打發回江東之後,別人倒是耳根清凈了,大將軍仍然要受其騷擾。

其子王坦之今次也入選秘閣歷練,王述為了這個兒子也是操碎了心,基本上每次與江東台城通訊,當中都會夾雜著王述的私信,一邊請求大將軍憐其家門傳續不易,切記不要讓他賢子為兵家傖用而見辱家門,一方面又誇耀他兒子才力足堪,請求大將軍不要拘於一用,放手磨練。

起先沈大將軍還偶爾稍作回應,畢竟他家中也有這樣一位長輩,對於王述那種心理倒是能有體會,但漸漸地也沒了耐心,索性置之不理。大概在王述看來,他的兒子天下無雙,即便不能比於大將軍,也應該相差仿佛。

秘閣乃是行台儲備才力的一項大計劃,甚至就連大將軍堂弟沈川入選之後,也只是在前線各營之間奔走、做個基層的聯絡員。

大將軍自然不會為了滿足王述的訴求而搞什麽特例,所以王坦之眼下也只在陳逵部下做一個整理圖籍信令的校書,雖然倒也能夠稍參機密,但顯然不能滿足其父的期許。

明白王述積俗惡習如何之後,在王述回返江東之前,沈大將軍還特意給老爹沈充送去一封家書,叮囑切記不要跟王述探討什麽兒女親事,那張破嘴頂風臭十丈,實在是惹不起。

最起碼跟王述有姻親關系的謝尚、謝奕兄弟們,在談論起王述來,一個個都是神態復雜,不願多說。不過幸在他家謝萬也就那個底色,倒不至於有什麽錯配之憾。

趁著早餐時間,於度匯報完畢後也無暇停留三台,接受大將軍新的指令之後又匆匆往後方而去。

接下來各邊任事人員陸續入拜,匯報的內容也都包羅萬象,或軍或政、或民或物。這其中又涵蓋一個比較大的主要任務,那就是州郡改革。

行台制度大體上也是遵循江東,承襲中朝,拋開行台中樞不談,地方上基本還是沿襲州、郡、縣三級的構架。勛制十二轉的改革主要限於軍功方面,關於地方上的行政構架,其實也有所籌備,那就是拿掉郡這一級行政單位,大州拆小,直接進行州縣的統治。

晉制大體上沿襲漢制,州刺史這一級可謂是位高權重,特別是三國亂世之際,一州刺史以及權力更加集中的州牧,便是真真正正的割據勢力,州境之內成其獨立王國,擁有一應軍政權柄,完全有能力對抗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