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4章 安定河東(第3/3頁)

想到這裏,薛濤不免心中又是一嘆。他倒不是喪氣於辜負了大將軍的恩用厚望,而是有感於大將軍對他們河東軍的體恤,願意給與他們合適的機會磨礪成長,這一次練兵,對手本身並不強,還有弘武軍和鎮武軍這種精銳強軍搭配作戰。

“恩用若此,何以為報啊!”

薛濤長嘆一聲,心情更覺沉重。他也明白了,大將軍仍然給他留下了一段緩沖的時間,讓他得以大刀闊斧改革軍府殘留的鄉情積弊,而他眼下也不必再發什麽遠征獵功的宏願,趁著當下軍令之勢,將河東軍府鍛造的凝實起來,帶出河東鄉境抵達陜北戰區,便算是第一個階段的勝利。

想到這裏,他心情復又端正起來,拋開心中諸多雜念,只是靜默觀望著那些兵長們主動交出符令、軍職。這還僅僅只是第一步,稍後他還要繼續肅清部伍,將不適合的人俱都裁汰出去,同時還要防止這些人去職之後心懷不甘,煽動他們留在軍府中的部曲作亂。

後一項任務,對薛濤而言其實不難完成。行台給他留有足夠的緩沖時間,長達數年的集訓操練,已經讓那些鄉勇們漸漸適應了自己身為軍府府兵的新身份,各自家主原本在職還好說,一旦去職,還能對他們施加多少影響也是存疑。

同樣的,河東局勢目下蒸蒸日上,這些退出的鄉士們本身便無意於弓馬武事,眷戀鄉土資利,退出之後,他們或許反而要松一口氣,轉身投入到資財獲取中,懶於再問故舊武事。

如此樁樁種種,可以說大將軍將所有條件都給薛濤準備好了,他若還不懂得順勢而為,那麽就可以說是一點救也沒有了。

將這些俱都梳理清楚後,薛濤才明白了大將軍針對河東的整體經營概略。

先是通過絕對的包容甚至於縱容,讓河東全無抵觸的歸入行台統治,之後又全力配合蒲坂大營的營建,沒有在西征戰事上形成一絲掣肘,快擊快打,搶在各方俱都反應不及的時候,已經將關隴俱都拿在手中。

河東的豪宗鄉勇先以軍府的形式集中起來,避免散居於鄉野,暫且放在一邊不聞不問,之後全力發展河東的商事,將眾多鄉豪吸引到河畔定居,進一步瓦解掉河東原本的鄉情。

而這些鄉豪所留下的鄉土,變得純凈樸實,這才是行台真正想要的河東,或墾或戍,一張白紙盡情揮灑。

在這個過程中,此前收復的關隴漸漸消化,河東的鄉勇們也漸漸習慣了軍府集練的聚結形式,一紙調令調離河東,潼關王師順勢接收蒲坂、汾陰等沿河一線。

整個過程,不動刀兵、不傷和氣,而河東無論是鄉情還是鄉勢,就在不知不覺中被大手抹去。至於那些從軍府中退出的鄉豪,他們日後也只能守著沿河一角土地謀取衣食了,還有什麽能量與底氣再去抵觸行台?

此前大將軍途過河東,言是河東此境牧治短期內不會做改變,不是不會,而是已經根本沒有必要了。當然前提是,薛濤能夠統合軍府,將這些府兵成功帶離鄉境。

薛濤可以拒絕嗎?激賞恩用若此,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奮求功事一途,他別無選擇!

“大將軍雄闊偉岸,越隨其久,越嘆其淵深難測啊!”

這一整套順理成章的既定事實,雖然都是薛濤自忖思得,事實如此,他也不能篤定究竟是時勢恰好還是大將軍刻意營造。

而他自己對此,其實談不上有什麽抵觸,盡管他也明白他家未來功業已經不可再存河東,但其實是有了一條更廣闊的出路。

原本迫於無奈攬入懷中的巨財,隨著他率部離開,肯定也要被潼關的王師順勢接收,不會再放於私戶。薛濤對此卻沒有多少失落,強負非份,只會讓他家越來越舉步維艱,如今父子輕裝上陣,勇逐事功,夯實一個忠勇節義的赫赫家名,這才是真正值得傳及後世的收獲!

而且,薛濤還隱隱有些自得,放眼天下,以今時今日沈大將軍權勢,只怕就連羯國石季龍也不配被大將軍如此曲折籌算,從這一點而言,他倒應該自豪,這又何嘗不是沈大將軍另一種形式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