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 弘武之困

下邽所在,已經是關中平原地勢最為開闊所在,境遇之內雖然偶有丘陵溝壑,但也都難稱地險。

自此向西北而進,如此大塊的陂塬就漸漸變得稀少起來,尤其在將近富平區域,多有洛川支流勾劃地層,地勢起伏也逐漸變得明顯起來。因為長久以來都缺乏一個強力統一的規整,加之連年的戰爭破壞,耕田多荒廢,河渠也都或是淤積、或是泛濫。

弘武軍主力目下就駐紮在這一片區域中,西望富平,東窺蒲城。這一片區域表面上雖然歸於偽漢王劉昌明,但其實也並未在此建立起什麽有效的統治。

弘武軍所活動這一片區域,背靠一片綿延幾十裏的山嶺,舊籍不著其名,只在當地鄉野有一俗稱棲鳳坡。

周遭則有一片綿延甚廣的河淤灘塗,名為午陽陂,只是多年泛濫所害,陂塬早已經被分割成碎片的地塊,已經不能串聯起來。而這樣的地形也給弘武軍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為在此東北幾十裏外,便是屠各大軍萬余眾所駐紮的蒲城。

衣冠南渡後,王導等台輔執政們僑設州郡,各領其民,這其實並非首創,早在漢季,北地郡便有了這樣的安排。秦漢盛時,北地郡治不獨囊括義渠,更是北抵馬嶺,直接塞北九原。

後漢羌人頻亂,尤其漢末三國亂爭,北地郡域一再內縮,甚至一度寄治,存其名而無其土。一直到了曹魏時期,北地才得實治富平、泥陽兩縣,為三輔北面屏障。魏晉交接,直至劉曜入主關中,北地略復舊治,北遷義渠。

如今的富平便就在三輔地邊,也是漢、胡交匯亂鬥最嚴重的區域,向南便是廣袤的三輔平原,向北直至雞頭山,則是雜胡匯聚混居,羌、氐、鮮卑等各個大大小小部族,廣泛分布於涇、洛之間,依托於子午嶺,活躍於高隴黃土之間。

所以從當下的形勢來看,弘武軍長驅而入,恰好穿透了各方豪強的勢力空隙地帶,向北則是暫為一眾雜胡首領的偽漢王劉昌明,向南則是晉民豪右所控制的三輔地區。

當然這也僅僅只是一個粗略的劃分,經過兩趙接連的遷徙亂調加上豪強們各自爭鬥,關中各種勢力劃分也是一團混亂,很難涇渭分明。

像是蕭元東此前率部攻破的幾座塢壁,其各自主人包括部曲也都是漢胡混雜,沒有一個明確的劃分。

目下弘武軍主力所在棲鳳坡,集結兵眾千余數,其他的則各以營為單位,以棲鳳坡為中心而活躍於周邊區域,或是攻城拔寨,或是就地休養。

中軍大帳裏,蕭元東罕見的攬卷細讀,讀的卻不是什麽春秋經義又或兵書韜略,而是天中工程院所編撰的《醫食志》。督軍大將讀此庶用書籍,看起來有幾分好笑,但事實上這本書對弘武軍的意義之大甚至還要超過了那些記載神鬼韜略的兵書。

“這些鬼符圖籍,真是讓人頭昏!”

雖然年齡、勢位都在增長,但人的秉性卻難改變,蕭元東讀了一會兒,便將那書卷拋在案頭,轉而起身披甲,開始巡營。

行台四軍,每一軍都有鮮明特點,包括方方面面,都與尋常營伍氣質不同。位於棲鳳坡這一營地,與其說是軍營,望起來更像是一個平民聚居的村邑。

雖然營地裏主體還是排列分明的營舍,周遭拒馬、溝塹、望哨、箭塔等一應俱全,但其實內部並沒有尋常營盤那樣嚴謹。兵卒們可以從容步走其間,水碓、連磨、谷場、麻池、冶鑄等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一個小小的軍市供各營將士們交換有無。

如果說尋常行伍主營所在乃是大軍精銳集聚操練、保持戰鬥力的場所,那麽弘武軍的大營則更像是一個後補休養基地,活躍在外的各營士卒們便是這支軍隊的鋒利爪牙,外利內柔。

這一點,就讓蕭元東非常的不適應。他此前統率的奮武軍,哪裏需要操持這些,最主要任務就是陷陣拔營,無論投用哪一方,講究一個速戰速決,根本無需操心後勤補給問題,有的時候區區一營將卒便需要數千乃至上萬的尋常戰卒全力配合。

現在倒好,接掌弘武軍之後,不獨要制定主持作戰計劃,就連炊食、修補這些瑣事都要關注起來。數千弘武軍卒,單單專職的匠人便有將近兩千人,其中專精才力地位甚至還要高於那些精勇戰卒。

當然這並不是說弘武軍因此便戰鬥力低下,事實上就連那些匠卒們,絕大多數也都是各軍中所挑選出來的精銳戰卒,只是相對而言,生產職能還要略高於戰鬥職能。

而且弘武軍在軍紀方面,要求更加嚴格得多,甚至還要超過奮武軍。譬如戎裝束帶中有鐵扣名為風紀扣,凡在營中必須正對臍下一分,一旦發現位置不正,則就要受到笞刑。營中正步而行,不可斜步等等。諸多規令,不獨限於起居飲食,甚至囊括形容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