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門祭滅絕

大棘城城址坐落於一片山嶺並河谷的夾角,最初選擇於此創城時,慕容部遠不如今時今日的強大,而且也並不能完全的就耕棄獵,整座城池從無到有逐漸壯大起來,呈現出一種斜向的拉長,逐漸將原野農田納入其輻射保護範圍內,也體現出慕容部農耕發展的軌跡。

後來部族漸漸強大,時常與周遭勢力發生沖突,耕桑之余又有了防守外患的需求,所以城池向西發展的勢頭逐漸打住,再次回撤到東面的山嶺。

也正因此,大棘城城池布局並不同於中原地區的城邑,整座城池呈現出一種近似橢圓、又近似扇形的古怪形狀。

而且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城墻規劃,其中既有土夯的圍墻,也不乏木石搭建的籬墻,尤其近年來周邊形勢轉為嚴峻,在原本的城池之外又增建了大量的防禦工事,使得整座城池仿佛一座四處呲牙的怪物。

大棘城的居民主要還是流亡至此的晉民,倒也並非慕容部特意的關照,而是許多慕容部本族族人並不習慣城池裏約束太多的生活,幾十年的耕桑並不足以改變他們世代相傳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族人還是依附於各自的首領,在郊野劃分一片獨屬於自己的生活區域,如果不是戰爭或者大的祭祀,很少向城池聚集。

彼此習性的不同,就造成了慕容部眼下略有錯位的古怪統治模式,慕容皝作為整個部族的首領,他對晉民流人所能施加的統治反而較之對本部族的族人治理還要更穩定得多。

也正因為這一點,許多流亡至此的晉人世族在慕容部中地位都頗有超然。從實際上來說,他們是比不上慕容部本身部族內的一些酋長渠帥,但是由於慕容皝要倚重他們的才能和影響力來對此地晉民流人施加羈縻統治,所以對這些晉人世族也都多有禮待,甚至在城池西側給他們單獨劃分了一片生活區域。

當下慕容部所重用的許多晉人世族,其中有兩家最強,一個是右北平陽氏,代表人物便是陽鶩,官居司隸,手握執法大權,甚至就連慕容氏宗親們在其面前都不敢放肆。另一個便是渤海封氏,代表人物封弈、封抽,也都深得遼東公慕容皝的信任。

類似的境遇,這兩家處事風格卻多有不同,相對而言北平陽氏要低調一些,而渤海封氏則高調得多。

封氏在遼東的經營最早可以追溯到中朝時期的封釋,其人曾經擔任東夷校尉,乃是上一任遼東公慕容廆的得力臂膀,永嘉年間病死在了遼東,當時封氏子弟多在幽冀之間為官,奔赴遼東奔喪,又因當時漢趙勢大,華夏之地已經一片混亂,便就此留了下來。

作為慕容部崛起途中一路追隨的晉人門戶,封氏在慕容部享有極高聲譽,不獨慕容廆在世時對其家諸多優待,慕容皝在即位後對封氏也是信重不疑,完全不像他對嫡親兄弟們的打壓提防。

封氏在大棘城西面獨享一片領地,面積廣及數千頃之多,雖然真正得以耕作開發的尚不足半數,但卻是公認的慕容部領地中最膏腴生產的區域。

封氏不愧渤海望宗,除了在軍政事務上給予慕容皝極大幫助,在領地經營上同樣極為出色。領地上除了連綿數百頃的熟耕農田之外,在沿河近畔還修築了眾多的水碓、水磨等工械,樁樁種種鄉情風物使人一望便生親近之感,也令此處成為許多晉民流人定居的首選之地。

每年七月中旬,分散在遼東各地任事的封氏族人在沒有重要事務纏身的情況下,都要返回此地,因為這是封釋的祭日,也是整個封氏宗族的大事。身在異國遠鄉之地謀生,祭祀先人這種事情正是增加宗族凝聚力的最好手段。

因此不獨封氏,其他一些晉人世族對此也都分外重視。

所以從天氣回暖開始,封氏位於大棘城附近的領地就開始變得熱鬧起來,眾多族人們趕回族地。倒不是因為封氏真有這麽多的親近族人,而是因為其家在遼地勢大,自然就有許多晉民流人依附而來,或是結親或是投獻。

封氏對此自熱也不會拒絕,無論任何時候,人多勢眾才能更好存活。封氏之所以得到主上慕容皝如此看重,除了實實在在的事跡功勛,也與他們在流人群體中享有的崇高聲譽有關。

外人只能通過這些看到封氏的勢大興旺,可是真正封氏核心族人才清楚,祭祀先人除了凝聚族人們的血脈情分之外,也是一場商討營家策略的重要聚會。

近年來慕容部形勢不算太好,所以許多重要的族人都奔波在外,哪怕是臨近祭祀正日,像封弈的堂弟封裕仍然奔走於遼西組織晉民流人抵抗石趙而不能返回。

真正封氏的嫡系族人只有封釋的兒孫,眼下在遼地最得重用的便是封釋的長子封抽以及孫子封弈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