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承制拜授

“司空目下正居小丹陽別業,府上一眾親眷,也多集於彼處……”

聽到任球匯報家人們目下處境,沈哲子才略感放心。趙胤的死讓畿內局勢陷入了一個兇險莫測的境地,各方即便不能確定內中隱情,但也擔心會被對方家裏利用,趁著群情激蕩之際暴起發難。

沈氏在都內族人足足有百數眾,再加上關系親密的親朋好友,這個數字則又要翻出數倍。在不能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自然撤出建康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後續的發展顯示出趙胤之死無論內情如何,都已經被庾氏用作入局的契機,而庾氏的加入則意味著此前對峙的幾方一定程度上都喪失掉了對局面的掌控度。若還繼續拉伸繃緊,事態會演變到哪一步,誰都不能確定。

“目下焦灼之態勢不能久,還要有勞任君奔勞,歸告家父且暫作忍耐。如今我也下船,要與諸公暫作相忍,眼前此厄很快就能渡過。”

眼下最主要還是穩定住自己這一方的情緒,親友暫避都外也能避免在龐大壓力的緊張情況下做出什麽過激舉動,從而使得局面進一步惡化。

當任球離開後,台中派來的使者何充旋即便抵達了位於覆舟山的別苑。

看到別苑內外戒備森嚴,足足兩千余名宿衛士卒於此防守,何充心內也是多有感慨。此前無論怎樣的分析算計,當事情真的發生,各方力量俱都擺在明面之後,沈家目下在都內所能調用的力量仍是大大超出了他們此前的預計。

丹陽紀氏作為根深蒂固的近畿世家,在宿衛中所擁有的影響力實在不容小覷。再加上沈維周本身在軍伍中所擁有的崇高威望,在何充看來,庾冰那種借於詔令便意味可以完全掌握住北軍的想法實在太危險。

當然最令何充感慨的,還是沈維周所表現出的這種進退從容的手段。此前那麽嚴重的對峙,隨著庾氏的意外加入,台輔們都變得進退失據,眼望著局勢進一步的繃緊且糜爛之勢越來越明顯,完全無計可施。

可是沈維周這裏卻能搶先一步,憑著在野人望的號召力下船,看似是小退一步,但事實上卻是將自己擺在了一個更為有利的位置上。

最起碼在廣大時人看來,沈維周是充滿了大局為重、相忍為國的高尚情操,而他們這些台輔們則不知輕重、不識大體,罔顧社稷安危並生民福祉而一意孤行。

所以,沈維周的主動下船,既表達了願意和解的態度,同時也直接將台輔們架在了不義的位置上。如果當下都內緊張的局勢再得不到妥善的解決,毫無疑問責任必須要由他們這些在位的台輔承擔!

因此台輔們在碰頭稍作商議之後,也是馬上派出了何充來見,逼反方伯,禍亂晉祚這種罪名,他們一刻都不敢多背。

事實也正如台輔們所料,沈維周雖然表態願意和解,但根本上也沒有要作讓步的打算。在公何充乃是目下台中最重要的幾名台臣之一,在私若從丹陽公主以論,沈維周還要勉強稱何充一聲姨夫,如今主動來見,沈維周卻根本沒有出迎。

非但沒有相迎,何充行入別苑的這一過程所遭受的待遇簡直就是此前沈維周在通苑遭遇的翻版,所不同是通苑中好歹是以禮為名,而何充所遭遇的則就是實實在在的武力震懾。

他被前後挾持,通過宿衛們擺出的槍林刀陣,雖然明知沈維周不可能在這裏用強害他,但在真正通過後,後背仍是忍不住沁出了一層細密冷汗。

“目下畿內多有風聲肅殺,我雖不願以性命自重而作托大,但身系王命人望,實在不敢以身試險。冒犯之處,還望何公見諒。”

一直等到何充行至庭前,沈哲子才從房間裏行出,左右仍有親衛簇擁,站在台階上居高臨下望著何充。

何充聽到此言,心情不免更加惡劣,只能強擠出一絲笑容:“梁公邊行壯闊,人心大慰。我等畿內群臣反不能穩於群情,尚需求助梁公,實在慚愧。”

“我也歷任內外,深知王事多艱,忠義之余尚需仰於才力。當此時節,還是要相忍共謀,至於追責如何還須事後細論。”

沈哲子又嘆息一聲,才將何充請入房中分席坐定。

就算被沈哲子當面奚落為有心無力的無能之輩,何充這會兒也只能暫作忍耐。

因為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他們台輔們難辭其咎,原本庾氏僅僅只是他們準備必要時可以稍作倚重的後備力量,可是這股後備力量卻不甘心替補的位置,借著趙胤之死一舉躍到前台來。

原本的兩方對峙變成了三方角力,台輔們在其中已是最為弱勢一方,因為他們所掌握的力量最少,而其他兩方則各有方鎮強藩作為後盾。

若這兩方還僅僅只是單純的方鎮力量還倒罷了,台輔們還有把持大義以居中平衡的余地。可他們兩方在這方面本就不弱於台輔們,完全有能力將第三方給完全踢出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