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物控南北

雖然葛洪沒有即刻答應,但沈哲子既然有了想法,也不可能一直等著他。在見識到那些工匠們的高端技藝後,工程院的籌備便正式提上日程。

其實工程院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差不多,場地之類的硬性設施那就不用說了,淮南軍大舉北上後,壽春周邊已經無需要再保持太集中的戍防,也因此空出了大批的戍堡營壘。

這些戍堡都是有著普適的建築標準,只要稍加改建便能派上任何用場。軍工轉民用,也是一種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優化配置。

至於各種用於教授的理論知識,也早在過去這些年沈哲子的有意識搜集整理下準備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素材。而沈哲子之所以動念要將牛頓力學定律給拿出來,也是因為有了這些資料的鋪墊。

雖然各種生產技術總結豐富,但其實它們彼此之間還是不能相通的,缺少那種提綱挈領、一以貫之的綱要規則。所謂的科學定律,就是源自經驗但又高出經驗的高度總結,有著無可取代的概括性和普適性。

沒有基礎積累的科學定律,那就是空中樓閣,哪怕再怎麽正確,也沒有存在的意義。而有了這些定律的出現,那麽大量的生產技術便有了一個相通的原理基礎,這會極大的節省技術的普及與融合,以及新技術的衍生。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困擾沈哲子的問題,那就是教師人員。北方來的這些匠戶們,雖然技藝精湛,但價值更多還是體現在高端產品的生產,而且彼此傳承的工藝壁壘分明,缺少一個既能高度總結而又能綜合貫通的人才。

沈哲子是真的很希望能夠挖掘出張衡或是馬鈞那一類本身素質便極高,又能融會貫通進行自我提升且勇於實踐的強人。

如果真有這樣的人才存在,沈哲子哪怕本身不懂什麽技術,但只要能夠提供一定的概念指導而交給專業的人才去實現,他就有信心能讓世道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然這也不是阻撓他的一個問題,大有大的做,小有小的做,只要能將人才成長的土壤營造起來,便不愁沒有這樣的人才出現。

不過,就這樣將那些工匠們打包納入進行經驗教學,那也只能稱作淮南技校,不可稱作工程院,所以還需要再作篩選。技藝高低與否還在其次,重要的是符不符合教學需要。

這些工匠們技藝水平雖然頗高,但其中絕大多數甚至連字都不識,敏於行訥於言,若僅僅只是搞技術那足夠了,但若要傳道授業則還差得多。

不過技術上的事情還是簡單,仍然用技術說話。所以很快沈哲子便有了主意,暫時不將這些工匠分流,而是交代給他們一些大型綜合機械的制造任務,以此來檢驗他們各自的能力。

這個年代最有研創價值的機械,那就是車和船這些交通工具。沈哲子給這些工匠們的指示也很簡單,讓他們首先以車、船為載體,發揮各自所能往這兩種工具上優化舊有功能和添加新的功能。

當工匠技藝水平大體差不多的時候,能夠體現其能力高低的便是想象力。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就是科技發展的一個核心精神。

為了激發出這些工匠們的創新性,沈哲子也是設置了高低不等的懸賞類別,最高一等的獎賞甚至達到了百萬錢。以如今淮南這種物質基礎,百萬錢已經完全可以過上家有良田、倉有積谷、室有美姬的優質生活。

而且,在見識到了那些工匠們高超技藝後,沈哲子自己的創造心火也是熾熱難當,他積攢了太多的想法亟待專業人員去實驗是否能夠實現。

沈哲子首先想到的便是鐘表,因為鐘表本身就是一個復合的標識和測量工具,對於技術的精準度要求極高,一旦有什麽差錯,即刻就能顯現出來。

當然單只說這些功能的話,也不是沒有更好的選擇,比如渾天儀。但渾天儀牽涉的元素實在太多,計時僅僅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附加功能,其所牽涉的天文尤其是歷法方面的知識,其意義還要大過機械技術本身。

淮南眼下與台中算是暫時達成了一種微妙且暫時的平衡,沈哲子也沒有必要再去牽涉那些過於敏感的問題,所以還是要專注於技術本身。

這段時間,他身邊也聚集起了一部分技藝精湛的工匠,比如那在齒輪組合應用方面有獨到之處的傅氏父子,以探討各種機械組合的可能性。其實他對鐘表內部的機械原理所知也是寥寥,但只要確定了目標,大可放膽去嘗試。

那些工匠們被安排了各種任務,淮南當地仍有許多人對他們的安置問題念念不忘、關心不已。

對於這些商戶民資,沈哲子是扶持並警惕兼具。

淮南都督府或者說未來的整個中原並周邊地區,無論怎麽創建經營,首先需要確定的就是軍事任務首先是第一任務。至於其他方面,必須要以此為中心進行安排,若是發生沖突,則必須要讓位於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