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5章 官民共營

沈哲子回到梁郡城的時候,天色已經徹底黑了下來,但仍有許多淮南屬臣在郡公府等候。

入室換下行裝之後,沈哲子才又轉出與眾人相見。此刻在席者,多為淮南政務屬官,至於早前跟隨入都的武將們,則早已經先一步返回壽春,整頓軍隊向豫南進發。

沈哲子五月初便已經離都過江,但卻並沒有繼續北上,而是一直留在了梁郡。當然就近窺望都內紛爭是一方面,也在等候荊州方面的最新消息。除此之外,便是要將梁郡等地政務構架重新調整一番,以應對接下來的變數。

梁郡雖然也建立起來兩年之久,但是經營管理的模式卻一直粗放簡陋,未上軌道。一方面自然是因為戰爭的緣故,讓人靜不下心來認真經營地方,另一方面則是梁郡基礎實在太過薄弱,如今總算有了一些規模。

未來的梁郡,必然會是台城插手淮南事務的一個重點。而沈哲子也有意將這一片區域打造為一個緩沖地帶,所以趁著武陵王還未入郡,進行一些制度上的改革,也是積累一下相關方面的經驗。將淮南政務屬官們調來此處,存意上下共同成長。

說到底,他壓根並不相信什麽飽讀經義便可德治地方,他更看重的還是技術性的行政官員。至於德治教化方面,他會組建一個獨立於行政體系之外的宣傳團隊,彼此互無幹涉。

中樞與方鎮,雖然立場和視野都不相同,但若落實在地方上的控制權,需要爭奪的無非錢糧人地而已。

沈哲子在巡視地方屯戍的同時,淮南這些屬官們也沒有閑著,對於梁郡各項資源進行了一個比較徹底的統計並造冊。如今的梁郡,名義上下轄五個縣治,但這只是字面上的數字,實際上眼下梁郡有效統治區域還只限於包括梁郡城所在的全椒、阜陵兩縣之地。至於其他的地方,倒也不是管理不到,而是太過荒涼,尚未建設起來。

沈哲子落座之後,紀友便遞上近來所整理出的統計籍冊。這籍冊格式俱都是使用的早年沈家家業經營所用的那種表格,一來是沈哲子的閱讀習慣,凡他在職之處,俱都推行這種記錄方式,二來表格造冊無論是登記填寫還是審核起來,都清晰明確,不易塗抹。

錢糧一項,顯示出梁郡的收支已經出現了盈余。雖然數額並不大,但這無疑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梁郡創建以來不過只有兩年多的時間,從一片廢墟之土,既要大興土木,又要招募安置遊食流民,還要墾荒備戰,居然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出現盈余,哪怕是紀友等人親自核算得出這樣一個結果,都好像做夢一樣不敢相信。

梁郡的收入多種多樣,其中最大宗的便是民租地租。此前沈哲子便一直在推動手工工坊的發展,尤其是塗水周邊並近江航渡附近,土地或是直接圈禁、或是與鄉宗進行置換,將這些土地俱都收入過來集中開發。

在古代環境中,限制商貿發展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物流成本,其次才是商品的產出。梁郡接連兩位官長,無論是沈哲子還是庾條,對此都有深刻認識。梁郡地近江東幾大商貿市場,無論京府還是建康,俱有水道直接勾連,所以天然便是諸多商品最適合的產地。

因為如此優越的地理條件,加之沈家在江東經濟圈所擁有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當然會令大量商賈湧入。商品就近產地,單單節省出來的物流成本,便超過商品本身價值的數倍乃至數十倍。

當然最主要還是生產環境的改善,淮上大勝之後,梁郡徹底沒有了兵災隱患。所以在淮南大捷前後,梁郡這些工坊地租,價格飆升達十數倍。當然,梁郡荒土連綿,如果想要私下圈地生產,實在再簡單不過。

可是,梁郡與江東交流的水陸通道,幾乎盡在淮南都督府控制之內。生產了運不出,照樣不能變現獲利。而就算是能夠小規模私運過江,同樣還要面對市場的監察。無論是都中的鼎倉,還是京府的商盟,對於貨品來源都有一定的控制權。來歷不明的商品,極難抵達進入市場。

這是從生產到銷售一整條線的監控,就算全部能夠擺脫,那麽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之大,已經遠遠超過了正軌途徑的成本。

所以說,無論任何經濟組織,一旦構架起來,無論標榜多麽高尚,其核心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欺行霸市。這一個道理,古今皆同。哪怕是後世一些以民主福利為名的工會組織,精髓同樣在此,控制生產力,控制票源,你只要有了資源,就有話語權,有了話語權,便能兌現為利益。甚至就連一些純福利機構,都需要競爭受惠群體,競爭募捐權。

沈哲子苦心打造的商貿體系,其威力已經逐漸顯露出來,而且並不是通過政治權利來體現。當然,其存在的前提和保障還是沈家所擁有的權位和軍隊。否則,根本不會發展成這麽大規模,早已經不知道被宰殺多少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