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3章 軍械重工

郗鑒今次來淮南,除了詢問報捷事宜之外,還有另一個比較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商議購買軍械。

如今這樣一個南北局面,可以說是包括郗鑒這種邊鎮方伯在內,時下許多人都是沒有預想到的,可以說是永嘉以來南北局面最優越的狀態。人心振奮的同時,難免會有些措手不及,猝不及防。比較直白的說法,那就是沒有足夠的準備來應對陡然大好的局面。

徐州軍甲兵規模是要遠勝淮南,但是實戰中表現卻比不上,除了此前陳述種種原因之外,還有另外一點比較重要,那就是徐州軍並不具備淮南軍這種龐大、且成體系的軍工產業。

其實單純從軍工基礎而言,徐州是要優於淮南的,無論是在工藝方面,還是資源方面,包括冶鑄傳統上,徐州的基礎都要勝過淮南。但這些產業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太分散,很難進行整合統籌生產。

換言之,也就是郗鑒這個刺史能夠掌握的軍工產業其實不多,大多分散在各個軍頭手中。而這些軍頭們,說實話也不具備太高的大局觀,而且憑其各自的能力,很難將這些產業長久經營下來,時廢時興,很難形成穩定的規模。正因如此,整個徐鎮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中,產能甚至比不上沈家獨力經營的烏江基地。

因為沒有一個整體的調控和長遠的規劃,加上隨著南北局勢的變化,許多徐州軍頭為了爭搶軍功而大量擴充部曲,或是將原本的依附人口生產單位轉為甲兵,或是直接收降納俘,徐州軍隊規模大大擴充起來。但是由於沒有足夠的軍械儲備,許多新卒甚至連兵器都沒有,非但沒有提升戰鬥力,反而更增加了養軍的負擔。

渦口決戰之後,徐州軍表現要比淮南軍進取得多,數路人馬紛紛過淮北上,但是戰果反而不甚理想。當然也有窮寇勿追,歸師勿遏的兵法道理在其中,但徐州軍本身的問題也是不小。許多地方豪帥僅僅只是組織起一群丁壯,基本的軍械武裝都不充足便鬧哄哄北上,想要爭搶戰功。結果戰功沒有搶到,反而因此頗多敗績。

所以,隨著寒冬降臨,徐州軍也漸漸安分下來。此前的一番強攻,非但無甚事功可誇,反而因為對地方侵擾過甚,幾部盤踞地方的奴軍潰部尤其是至今盤桓在泗水附近的奴軍劉徵所部,因此亂象而有所壯大。

郗鑒對此也真是勞心不已,一方面鎮中也在加緊組織軍備生產,另一方面也不乏後悔此前太過大方,將渦口奴軍遺棄的軍械器仗俱都轉給淮南軍,如今又不得不再次開口請求。尋常軍械倒也罷了,類似營帳、舟船、弓刀箭矢之類,經過這一個寒冬的加緊生產,等到明年開春用兵,眼下劣勢肯定可以得到扭轉。

但是像甲具之類用時偏長的械用生產,絕對不是臨時抱佛腳就能大爆產能。尤其還有一項最重要的戰車,也是郗鑒最想獲得的。淮南軍的戰車結陣,伴隨著沈哲子過江北上,屢次戰事都曾發揮出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且早前兩軍合作時,淮南軍也曾饋贈過郗鑒十幾輛戰車,投入戰場使用後,許多前線戰將對此都是贊不絕口。

如果有了成規模的戰車投入戰場,那麽來年徐州軍北上尤其是針對劉徵等依靠泗水周遭復雜水路形勢防守的奴軍潰眾的清剿,無疑能夠獲得更大的主動。

聽到郗鑒這一訴求,沈哲子不免便笑了起來。其實淮南軍的戰車結陣,技術含量並不太高,幾乎無甚壁壘可言,只要舍得投入,徐州軍也能憑著自己的力量打造出來,在技術方面並不需要受到淮南的鉗制。

其實類似古代整體生產技術環境,沈哲子這裏就算有什麽領先一步的技術創新,也很難營造出什麽技術壁壘,復制性極強。哪怕是包括比較高端的火藥,自己關起門來少量生產自娛自樂尚可,可是一旦擴大產能規模,便很容易泄露出去。

因為這一項工藝,本身並不需要社會整體生產力的提高配合,技術壁壘本就不高。尤其是在一個動蕩的社會背景之下,人員流動性高,技術交流和擴散也會變得普遍。想要長久保密,那麽管理成本將會變得極高。

所以,雖然沈家工坊裏也一直在持續著對火藥各種配比的研制,但沈哲子也從未將之當作什麽決勝天下的勝負手。尤其在沒有明顯一家獨大的優勢下,你的技術有多大誘惑,就有人肯付出多大代價。就算可以將一整套技術完整保密,那麽未來淮南軍的輜重運輸隊伍將會成為各方競逐的對象。到了那時候,盟友都會變得不可靠,而且黑手將會下的比誰都要狠。

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技術領先就全無意義,先行者有一項絕大的優勢,那就是可以規定行業壁壘和標尺。秦始皇之偉大,在於給後世創造了一個大一統帝國的統治模版。而有了這個模版,後世無論怎麽紛亂的世道,有志者都會向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