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5章 諸夏新生

此時的渦水東岸,戰場早已經蔓延開來。奴軍由於本身的混亂,已經不能再將淮南軍圍堵在原本登陸的地點,前線戰卒了無戰意,用以圍堵淮南軍的防線已經越來越薄弱。

後繼能夠投入的兵力也是越來越少,有許多別營士卒剛剛被調離原本的營防準備充填防線,結果行到了半途便一哄而散,甚至包括兵長在內俱都藏匿在士卒中向遠離戰場的郊野逃去。

面對這樣的情況,淮南軍當然也不會再拘泥於原本的陣列,在前線奮戰的兵長帶領下,兵眾們以營為單位,直往前方陣型薄弱處沖殺去!

“殺奴,殺奴!此戰必勝,生擒季龍!”

“殺羯償罪,伏地得活!”

“淮南勇烈,誓破賊奴!”

類似慷慨的叫喊聲在戰陣中此起彼伏,更給那些奴兵們帶來一種四面楚歌的威逼感。雖然戰場湧動的人影繁多,但到了此刻其實真正戰況膠著慘烈的廝殺已經並不多見,奴兵們雖然仍在發足橫沖,左右狂奔,但更多的只是為了躲避後陣那些督陣士卒的催命驅趕,卻不再傻傻的沖上前與淮南軍搏命角力。

“我是晉人、是晉人……饒命、饒命!”

混亂中不乏奴兵恰恰撞上正在沖殺的淮南軍,其中便有人幹凈利落的丟掉兵刃,伏倒於地,又恐遭受誤殺,極力撩起散亂的鬢發,只為顯露出那迥異於羯胡的五官臉龐。不過在如此混亂的局勢之下,他們這一舉動也純粹是多此一舉,淮南軍前線鬥陣此刻目標唯有那些仍然保持著一定建制、行伍頗成規模的奴軍部隊,至於那些潰退散卒,更多的只是保持著單純的驅趕,讓這些人不能集結成伍。

如此混亂噪雜的環境裏,任何的旗鼓號令都不再具備其能,淮南軍尚能保持營伍建制,關鍵就在於每一名伍什、兵尉等兵長們俱都身先士卒,兵眾們則亦步亦趨跟隨於後。

英雄自需狂飲血,封侯每從行伍出!

淮南軍對於兵尉等基層兵長的重視程度極高,甚至還要追溯到立鎮成軍之前,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自然是莫仲那個本為士家子,戰陣立殊功,因而拔出行伍的傳奇兵尉。

雖然淮南軍成軍之初,為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沈哲子也將大量自家子弟、部曲並故舊充入軍中,但這些人絕大多數都非直接身居要任,甚至庾懌之子庾曼之,包括沈哲子堂弟沈雲在內,都是從相對基層的兵尉漸次拔用起來。這些世家子弟們身居此職,本身對於兵尉這個基層的職位便是一種加強,其後積功拔舉而用。

此前奴軍尚未南來的時候,這些世家子弟們多數都率領著百數兵眾深入豫南,甚至取得了城父大捷這樣輝煌的勝利。其後無論是穎口之戰,還是肥口之戰,這些年輕人們都得到了充分的提拔重用,像是沈雲獨力防守硤石城這一要地,庾曼之坐鎮八公山,謝奕領軍於肥口之間策應。

雖然這些年輕將領們的拔用過程絕難做到公平公正,當然還有沈哲子特別關照、予其更多表現機會的緣故在當中。但也最起碼做到了每一次拔用都有功可憑,有跡可循。以沈哲子在淮南的權柄和地位,已經不需要這種看似多此一舉的方式來樹立那種恩威出於門下的印象,但還是相對嚴肅的執行下來。

之所以要這麽做,一方面是要告訴這些年輕人,他們能夠在軍中或許到怎樣的地位,並不取決於他們是誰的種,又或和主將有著怎樣或親或疏的關系,而是取決於有無相匹配的才能和事功。另一方面也是警告後來者,不要將江東那種亂七八糟的世風代入到淮南軍中來,因為有了這些前輩的表率,後繼許多在梁郡投軍增援淮南的世家子便不敢再強求名位。

最後一點,當然也是在為了給那些將士們樹立一群榜樣,給淮南軍打造出一個有別於世風的拔用模式。單單憑此一點,當然不可能洗盡長久以來的世道積弊,這一點沈哲子都不得不承認。但這並不是思路方向的問題,而是時間問題。假以時日,隨著淮南軍歷戰日久,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類似莫仲這種寒卒自行伍中脫穎而出,成為軍隊的中堅力量。

唯有如此,才能讓淮南軍擁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成長性,能夠讓將士好武樂戰,臨陣勇武,取得更大的勝利和成就。讓這些軍職回歸於軍事本身,不再取決於門戶蔭庇又或鄉宗關系。

而想要完成這一構想,則就必須要有一個龐大的變量沖擊原本的秩序,絕不是閉門規劃就能完成。比如眼下渦口這一戰,潑天大功就在眼前,戰陣上只是咫尺的差距,但若事後論功,或許就是雲泥之判!此一戰後,幾人可得封侯?幾人可得拜將?又有幾人將會寂寞寡進?

都是未定!來日何者能夠威震天下,俱在此刻手中弓刀!